第322部分 (第1/4页)

唐易哈哈大笑,“是啊,原来就藏在四壁之中!”

接着,唐易用铲子轻敲洞内四壁,果然声音有点儿中空的感觉。

而将洞内四壁的青砖一块块拆下之后,里面露出了木板!

木板很容易就被抽了出来,原来,四壁内侧,也各有一个洞,里面各有一个木盒!

唐易和文佳先动手把四个木盒拿了出来。拿出来之后,唐易又往洞里审视了一下,确定看不到宝光之后,这才去细看这四个木盒。

木盒外面都刷了重漆,看不出什么木料。不过,估计也不是什么好木料,因为放到下面,重点是防止腐烂,好木料是不会舍得刷重漆的。

两人各抱着两个木盒,离开厨房,来到正房厅内。

这四个木盒,有大有小,差别很大。最大的,有将近三十厘米高,底边也得二十厘米,最小的,是一个十厘米见方的小扁盒。

还有一个长方形书本大小的扁盒,一个比眼镜盒略长的长方盒。

“先看最大的!”唐易直接打开了最大的木盒。这个木盒上面有个简易的铜扣,开扣直接就能掀开。

第803章 雍正珐琅

打开之后,里面居然是一个很精致的棉布包。棉布包上,还是墨蓝色的缠枝花纹,乍一看,有点儿青花瓷的感觉。

再打开棉布包,里面还真就是一件瓷器。

盒子虽然大,但大部分被棉布包给充盈了,这件瓷器却十分小巧精致。屋里光线虽暗,但是仍然挡不住釉面的流光溢彩!

“珐琅彩合家欢赏瓶!”唐易忍不住低呼一声!

珐琅彩瓷器,前面说过多次,只有清代康雍乾三朝才有,都是宫廷御用器,传世极少,无比珍贵。文佳自然也知道这个名头,目光登时也收紧了。

唐易立即稳稳地翻了翻底,蓝彩料“雍正年制”四字宋体款端正清晰。

明看成化,清看雍正。成化斗彩,雍正珐琅彩。

“就这一件,买上十个这样的四合院,都绰绰有余!”唐易很快就判定,这件合家欢珐琅彩赏瓶,是雍正朝宫廷真品无疑!

“卧槽!”文佳咋舌,“他给一个小三儿,留了这么好的东西?!”

“恐怕,不只是留给她的。”唐易若有所思。

康熙末年烧制珐琅彩之初,这珐琅颜料是要从欧洲进口的,后来雍正即位,专门拿出钱来攻关珐琅颜料,不仅成了,而且还有所发展,颜色种类更为丰富。

颜料尚且如此不惜工本,制作就更不用说了,内务府造办处有一个珐琅作,收到瓷都烧成的白瓷胎之后,再由宫廷画家画图,书法和款印也由顶级高手专门负责,然后二次烧制。

一件珐琅彩,烧成要历经数月,而且成功率极低。

“不只是留给她?”文佳想了一会儿,才问了一句,“你是说,要留在华夏?”

“对,既然他举家经由港岛去往海外,如果带走,这东西,就离开了华夏!就算他是有名的收藏家,这样的极品,我看恐怕也仅此一件。看来,说他是民族实业家,倒也真是不虚,这份儿保藏心就值得称道。”

“照此看来,他肯定是带走了一些东西,比如那对嘉靖仿成化的斗彩花石杯,但是,带走的东西,是有所选择的,如果这对杯子是成化本朝的,恐怕也不会带走。”

“他的藏品定然不少,既然他不太可能把全部藏品都带到海外,而且也没听说历史上有过他捐赠藏品的事儿,那就会留下一部分。这一部分的数量绝对不会只靠四个木盒就能装了。当然,他也不可能全部留给古琴,什么故友挚交,师长学生,恐怕都有嘱托。”

唐易就此简单分析了一下。

“嗯。”文佳点点头,看着赏瓶上的图案,“合家欢,有意思。一个被包养的风尘女子,怎么会享受到‘合家欢’?”

“正是因为享受不到,所以才用这件赏瓶来弥补。”唐易接口道,“这用鸡的题材来表达合家欢的意味,台岛故宫有一件类似的。综合雍正朝的瓷器来看,四爷还真是挺喜欢讨彩头的动物题材,什么鹿啊,羊啊,鸡啊的!”

其实不光是雍正,古人在动物上寄托美好寓意是一个悠久的传统,比如鹿通禄,羊通祥,鸡通吉。

这赏瓶上的图,是一雄一雌两只鸡,状态的确也很合,很欢。

白如雪、薄如纸的白瓷底子上,加上细腻艳丽有质感的珐琅彩绘,的确是很漂亮,这种漂亮不亲身观摩一下,不太好形容。

清三代珐琅彩不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