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部分 (第1/4页)

偏偏,白老,他也姓白!

依照年龄大致推算,如果都是二三十岁有孩子,这个白姓古董商,可能是白老的曾祖!

“这件事儿非同小可,你应该先和蒋主任沟通的!”唐易不知道曾士银为何如此相信他。不过他知道,蒋主任看了这个,肯定也能推断出来这一切!

因为,征集办本来就可能得到了另外半本野史笔记,已经在针对乾隆宫廷玉器在查找线索,他还让孟宪涛将手头的半本野史笔记又交了上去。

本来,就算得到了全本笔记,也只不过能推断出和氏璧传国玉玺在遗失运河之后重见天日,最终被河道官员所得,又被手枪队的一个头目抢走,最后被白姓古董商收走。

李鸿章调查此事八年,差点儿就要得手了,白姓古董商却在此时经过李莲英的介绍进宫见了慈禧,而且在皇宫中一呆就是一个月,出来之后,立即东渡倭国,就此杳无音信!

没想到,就在杭城,就在白老这里,却又冒出了另外一条线索!

“我本来是想给蒋主任打电话的,但是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儿,拨出号去,又觉得不妥,但是却不知道哪里不妥。”曾士银摇头道。

“你是怕蒋主任和白老关系不一般?”

“也不是,他们就算关系再好,蒋主任在大事儿上也不可能糊涂。有可能是想再弄清楚点儿再联系他吧。不过,给你打电话,我可是毫不犹豫。”

唐易哈哈一笑,“你找对人了,我来告诉你这其中的始末。”

接着,唐易就把他掌握的线索,以及推断出的整件事儿,都告诉了曾士银。当然,自己得到乾隆“摛藻为春”玉玺是不能说的。曾士银迟早会告诉蒋英年,其他的事儿,自己想保密也保不住。

曾士银太吃惊了,吃惊到烟头烫了手才回过神儿来。

“现在,你可以告诉蒋主任了。”唐易道,“这个清末的留倭学生罗赞,现在是唯一的线索。”

“你怎么什么事儿都知道?”曾士银有些不可思议地看着唐易。

“这都是运气。不过,追查罗赞我可就没有能力了,如果有什么眉目,你告诉我一声我就很感激了。”唐易笑了笑。

“那是肯定的。”

“从这封家书上来看,还有一件很值得玩味的事儿。”唐易又点上了一支烟。

第956章 要送条幅

“噢?”曾士银也点了一支烟,“你是觉得姓白的古董商不可能有孩子?”

这确实是一个疑点,能进宫去,很可能是自由身,而且如果他有老婆孩子,当时李鸿章为什么不就此拿住?就算顾及他人在宫里受慈禧青睐,起码软禁起来应该是没问题的。

“那倒不是,这种事儿没法推,偏远老家的,悄悄私养的,都有可能,各种可能性太复杂了。我的意思是,他为什么不在信里说明白是什么东西呢?哪怕有一点儿提示也好,比如很含糊的‘玉印’之类的。”唐易接口道,“当然了,信和东西肯定是分头来的,不可能让罗赞拿了东西又送信,但是东西都给罗赞了,这封信却如此含糊!”

曾士银想了想,“他这是为了保住家人!”

“你的意思是,如果罗赞回国后上交,那么后代自然知道了这是什么。如果没有上交,也不愿意家人参与纠缠,只是留下个凭证,今后万一出现什么关于他流失国宝的负面消息,以此证明不是流失在他手上?”

曾士银点点头。

“这个设想比较靠谱。如果是这样,这件事儿一直没有被捅开,那么白老也可能不知道这国之重宝是什么了。”

曾士银揉了揉太阳穴,“这事儿,我还是赶紧向上汇报吧,同时通知蒋主任。”

“行,我走了,有消息别忘了告诉我一声。”唐易起身告辞。

线索总是一点点浮出水面,却又依然扑朔迷离。唐易的头也有点儿大,说实话,要不是怀疑和氏璧传国玉玺和玄黄神灯有关,他根本不愿意搅这摊浑水。

和氏璧传国玉玺,听起来很诱人,但这东西,不要说得到的可能性太低了,就算得到了,个人能保得住么?就算唐易想用此验证玄黄神灯,恐怕也得征集办支持才行。

唐易走后,立即联系了文佳和廖沫儿。归还八十多件翎管的事儿,不能再拖了。

文佳提前一步到了老关家里,向他说明了个中关系。老关没有丝毫的犹豫,“肯定是先买回来!”

廖沫儿并没有露面,老a带着墨镜拎着一个小皮箱去见了老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