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部分 (第1/4页)

“应该是爱迪生的实验室新进了一个博士。第一天,爱迪生给了他一个不规则的梨形容器,让他测测容积。结果这个博士生一天也没搞出来。爱迪生过来一看,嚯,桌子上光演算纸就一堆。结果爱迪生拿起这个容器,装满了水,而后又把水倒进量杯,指着量杯上的刻度说:这就是它的容积。”

唐易接着说道,“其实就是一层窗纸,越专业的人,越容易忽略一些常规的东西。”

“这个和那个量杯的事儿可不一样。这个看似简单,其实是历史知识的娴熟勾连。我算是明白唐先生你为什么这个年纪就有这种名气,那不光是眼力的原因啊!”单连城叹服道。

第1160章 气派来客

唐易摆摆手,“单爷您太谦虚了,不管哪个门类,眼力最毒的,都是这个门类里动手出产品的人。像这个头盔,怎么做的,您一眼就能看出来。”

一开始唐易没有对老谭说太清楚,现在老谭一听,再结合中原省,“莫非单兄,是狼烟村来的?”

单连城苦笑一声,“狼烟村的名声好像不太好。”

“哎?”老谭摆摆手,“不能这么说,技术上的东西,确实是不一般。”

“东西看完了,出去说吧,外面也宽敞,我怕大康一个人应付不来。”唐易此时提议道。三人便从里间到了店铺外间,在一侧的八仙桌边坐下。

三人喝了几口茶,老谭擅长的是玉器,既然说到了狼烟村,他顺茬又说起了仿古玉器比较出名的地儿。

华夏的几个仿古器物比较出名的地方,大都是在村里。比如瓷都的瓷里村,中原省的狼烟村,还有仿制战汉玉器比较出名的皖北的福运村。

“玉器仿古和青铜器还不一样,玉器本身材质比较贵重,如果工艺再好一些,其实还是有收藏价值的。”单连城说道。

“仿古玉大致可以分为两种。”老谭吸了一口烟,“一种是自古以来就有的,比如宋代仿古玉器大量出现,清代乾隆年间也是仿古盛行,现在的精品仿古件,基本上都是用的很好的玉材,很高端的工艺。不过,另一种可就是实打实地作假了,不但玉质不好,而且加工过程中用了很多化学原料,这个不但没有收藏价值,而且对人体有害啊!”

老谭这是从主观目的上来说的,但客观现实中,却很难区分。假货这个东西,几乎涉及到大部分行业,但是古玩是最特殊的。在文物造假和仿古工艺品之间,有着微妙的平衡,几乎无法界定。

而且古玩行业千百年来有着各种各样的规矩,特别交易的时候,货主基本不会帮你断代,顶多是一句:这还得您自己掌眼,我觉得看到什么什么年代。

同时呢,古玩造假,基本上都涉及艺术品,艺术品的市场价值和有些东西不一样,不受物价控制,这个也为赝品卖出高价打了个基础。

所以,古玩行在法律约束上的漏洞很难填平。

三个人聊着聊着,唏嘘不已。实事求是地说,这两年的古玩市场,已经不如前几年了,市场有点儿趋于饱和。所以古玩街上的很多商家,其实是靠着诸如翡翠玉石首饰,和佛珠、手串、菩提一类的文玩产品过日子。

当然了,好东西还是不缺市场,但是经过这么多年市场的热火,哪里这么容易找到好东西?很多眼力其实还不错的人,抱着的,也可能是以假乱真的仿品。

古玩行水深,深得无法想象,能说出来的,只是冰山一角。

正聊着,店里走进来一个客人,大康迎了上去。

这个客人是个四十来岁的男子,穿了身浅灰色的唐装,中等身材,面皮白净,头发梳得一丝不乱,看起来挺有气度。抬手之间,手腕上是一串松石双面雕十八罗汉手串,看上去有年头了,已经盘得油绿。手上拎着一个皮包,精工手制,皮质上佳。

老谭一看,这客人派头挺足啊,对唐易点点头,便也迎了上去,“您来了?想看点儿什么?”

这个“您来了”是古玩店里常用的打招呼词儿,听起来好像认识似的,其实压根儿就没见过,就是为了显得亲切。

不少古玩货主,喜欢玩儿虚的,比如明明在宰人,表面上还一副肉疼的样子,“这东西我为了回笼资金,真是一分不赚匀给您了!”

当然了,打招呼亲切和这个不一样,起码不涉及实质的吃亏和赚便宜,还让人舒服。

“我随便看看,您这店装修得挺有品味。”男子微笑应了一声,口音略带南方的感觉,但总体来说比较标准。

“我看您更有品味,这老松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