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部分 (第1/4页)

她问十一娘:“不会是小两口吵了架吧?要是这样,你这个做婶婶的少不得要去看看,劝一劝。”

十一娘如接了个烫手的山芋,作为主持中馈的永平侯府夫人,偏偏没有推脱的理由。

她笑着应是,正要吩咐宋妈妈去备马车,徐嗣谕求见。 

“祖母、母亲,”他行了礼,眉角眼梢有掩饰不住的春风得意,“方家舅爷,就是方公子,中了三名探花。”

太夫人一喜:“这可是天大的好事。”然后对徐嗣谕道,“你也去报给你父亲听,让他也跟着高兴高兴。”

徐嗣谕忙道:“这消息还是父亲告诉我的。”

既然是徐令宜问的,钱明那边肯定有消息。

十一娘差了秋雨去问。

秋雨回来:“第三百零九名,赐了同进士。”

到底还是没能有奇迹出来,扭转乾坤。

方冀那边,徐家在多宝阁订了个黄杨木的文具过去。钱明那里,徐令宜亲自走了一趟。

“求我帮他放了县丞。”徐令宜回来苦笑,“说与其到六问做主事或在行人司里拟圣意,还不如到县里做县丞,做些实绩来升县令,主宰一方。”

“侯爷是什么意思呢?”

“我觉得这样也好。”徐令宜沉吟道,“振兴马上要散馆了,我想把他留在六部。”

如果钱明也留在了六部,那的确太打眼了。

“大哥同意了吗?”

“岳父同意了。”徐令宜答非所问道,“我这也是奉岳父之命行事。”

十一娘轻笑。

有小丫鬟跑进来:“新科的探花郎来了!”

徐令宜笑着去了外院的花厅。

547 质疑下

前脚中了探花郎,后脚就来拜访徐令宜?

十一娘不由觉得有些奇怪。

两家虽然是姻亲,也送了贺礼过去,除非方冀对徐令宜别有所求,否则,这今时候应该是拜会师座,结交同科才是……就算是有什么事要求徐令宜,为了表示恭敬,也应该是一大清早来才是。她在心里嘀咕着,把打好的五彩蝙蝠络子装进了大红底绣白玉兰花的荷包里,吩咐竺香:“二少爷、四少爷、五少爷、七少爷、大小姐、二小姐各一个,你亲自送去。”

竺香笑着接过络子。

锦棉帘子突然“唰”地一声被撩开,徐令宜面沉如水,大步走了进来,在门口当值的丫鬟神色慌张地望过来。

徐令宜是个喜怒不形于色的人。

十一娘心里“咯瞪”一下,立刻迎了上去,喊了声“侯爷”

徐令宜的脸色并没有因此而缓和下来,反而更为冷峻。他沉声吩咐屋里服侍的:“都退下去!”

竺香忙应了一声“是”,领着丫鬟、婆子战战兢兢地退了下去。徐令宜的目光冷了下来。

“方冀来找我,说勤哥儿媳妇要和勤哥儿和离!”

“什么?”十一娘大吃一惊,“出了什么事?”

三井胡同倒座里停着如三夫人乘坐的马车,徐嗣勤和方氏的生分,方氏克夫的传言……走马灯似地在她脑海里转着。

“具体的情况还不清楚。”徐令宜眉宇间冷凛逼人,“我只听了方冀的说词。说三夫人不满意方氏,逼着勤哥儿休妻。自古休妻有‘七休三不休’,如若徐家要休妻,要我们拿出凭证来。如果属实,方家二话不说,立刻领了方氏回湖州。如果拿不出凭证来……方氏不能讨婆婆欢心,因此婆婆不待见。以后日子过得磕磕碰碰,看着就心里有气,做什么也不是,说什么也错,他们方家也不会让自已家的姑娘受这样的委屈。不如把话说开了,大家从今以后男婚女嫁各不相干,彼此都好。”

“所以要和离!”十一娘若有所思地道。 和离,需要放妻书,双方自愿。休妻,却只要男方一纸文书即可。虽然都是夫妻分离,在世人眼中,却有着本质的区别。

和离,妻子没有过错,是因为夫妻之间不相安谐不愿意在一起生活了。而休妻,则是妻子犯了“七出”,有过错,被夫家所不容。可不管是和离还是休妻,对那些讲究门风家声的人家来说.都是败坏清誉的事。

和离,不是做婆婆就是做丈夫的德行有问题,要不然,一个没有任何过错的女子怎么就过不下去了,宁愿死后没有供奉香火的人也要和丈夫各过各的。至于休妻,之前又不是没有打听家底,没请相看姑娘。怎么好好的姑娘嫁到你们家,没几年的功夫怎么就这样那样的毛病都出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