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第1/4页)

别能放松心情的玩具,尤其爱给孩子买小自行车一类的玩具。买那些小玩意儿给小孩玩的时候,邓稼先自己也跟孩子似的高兴得不得了。

邓稼先经常对人说:“杨振宁在规范场方面的造诣非常高,是他在物理学领域的最高成就。这比起宇称不守恒来,对物理学的贡献还要基本、还要深远。其指导作用不仅只在当前,而将以世纪来计量。如果不是有次数限制,杨振宁在规范场的成就,应该再获一次诺贝尔物理奖的。”

许鹿希说:“从我们家来说,从邓稼先来说,我们是非常感激杨振宁的。特别是邓稼先在美国学习,还没拿到奖学金的时候(要考到85分以上才拿奖学金),经济上比较拮据,杨振宁帮了他的忙,杨振宁当时也只是刚刚博士毕业,工作不久,他的钱也不多,还要拿一部分钱供给他弟弟杨振平上大学,再帮助邓稼先一部分生活,他对邓稼先是有恩惠的。

“这些都是邓稼先告诉我的,所以我现在还记着。杨振宁和邓稼先是一生一世的友情。”

“杨振宁先生国籍虽然改了,但是他非常爱中国和中华民族。他自己认为他这一生最有意义的是通过获得诺贝尔奖帮助中国人克服了不如别人的心理障碍。

“我非常希望你能够懂我的意思,有的人把邓稼先跟杨振宁对比,或者拿杨振宁去说邓稼先,这样非常不好。有一位大学校长说的好,‘杨振宁得诺贝尔奖给我们争了气,我们中国人都感谢他;邓稼先回国为中国制造出了原子弹、氢弹,中国人也都感激他;如果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也就没有现在的大国地位,再过一百年,中华民族会有更多人记住邓稼先。杨振宁先生怀念邓稼先的文章是非常有说服力的,实际上把他们两人所走的路做了总结’。”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十六章 邓稼先和杨振宁(6)

杨振宁访华,救了邓稼先

杨振宁总是在关键的时候帮助邓稼先,无论是他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

就说1971年他第一次回中国访问的时候吧,在上海一到飞机场,接待他的外事人员问他要会见什么人,他就开了个名单,在北京要见的第一个就是邓稼先,这个名单很快就传到周恩来总理那里了,周总理就说赶紧把邓稼先找着,让邓稼先在北京接待杨振宁,可邓稼先当时正好是在青海的221基地,那些造反派和军管人员正在批判他们,给他们办学习班呢。

……科学家也办学习班?

“嗯,办学习班,有邓稼先、于敏、陈能宽,两弹一星的科学家就有3个,另外还有十几个科学家和技术人员,都是骨干,办学习班,捏造事实,非说他们是有意搞破坏,这是非常冤枉的事。当时情况非常危险,正好这时赶上杨振宁回来,要见邓稼先,局面改变了,邓稼先得到解救。邓稼先一走,那个所谓的学习班就垮了,所以把陈能宽、于敏等受批判的科学家也救了。另外十几个人,也都是我们国家非常宝贵的人才,他们也都得救了。这个事情非常巧合。

所以他们俩的关系不一般。这就是我为什么在那本《邓稼先传》里写他们虽然是同学但是他们的友情比兄弟的情义还要深的原因了。

1985年,邓稼先被确诊为癌症并住院治疗。在他住院的一年间,杨振宁曾两次前往探视。第一次探望时,邓稼先精神还不错,还可以站起来迎接杨振宁。两人谈兴很浓,他们一起回忆往事,互相询问熟识朋友的近况,杨振宁还兴致勃勃地介绍当时国际学术界的研究状况,随手写出一些公式和示意图。

1986年6月13日,杨振宁回美国前又来看望邓稼先。那个时候邓稼先开始大出血,医生已无法控制病情的恶化。杨振宁站在病床前,深情地望着卧床不起的邓稼先,杨振宁送上一束极大的鲜花,他知道,这次可能是与老友的诀别了。当时,邓稼先的神智还很清醒,杨振宁走后,他对许鹿希说:“振宁知道我不行了,所以送来特大的一束鲜花??”分别前,两人在病房里合影留念,稼先执意送至病房门口,两双手,写物理公式的手,握在一起。他们都知道,这一次是真正的告别了。

邓稼先要许鹿希代他送杨振宁下楼。杨振宁上车前,许鹿希告诉他说,稼先病情已非常危险,几乎无治愈的希望了。这消息给杨振宁很大打击,他为老朋友的病情焦虑不安。回到美国以后,他找到当时还没有上市的治癌新药,请韩叙大使通过信使迅速送往北京。可惜药送到的时候已经晚了。

一个多月后,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病逝。远在美国的杨振宁教授怀着无限悲痛的心情给许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