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部分 (第1/4页)

听到王家婶子这般问自己,赵清茹明显一愣,回过神后,便笑道:“熬,这个传统,哪怕不是法定的节假日,家里也要过,而且还得热热闹闹的。不仅仅是腊八节要喝腊八粥,像清明、端午、中秋这样大的传统节日要记得,二月二龙抬头这样的日子,也得有所表示才行。”

“会不会太麻烦了点?”王家婶子到四合院这边帮着做家务已经不止一两年了,自然也是知道平日里自家雇主两口子有多忙碌。

“确实有点麻烦。但这些都是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有很深的文化底蕴在里面。若是不讲究,过个十几二十年,我们的孩子可能就渐渐淡忘了。等到他们长大了,结婚生子后,他们的下一代可就没几个人会记得了。一个没有了历史传承的民族,是很可悲的。”

王家婶子听不懂赵清茹说的这些个有的没的。不过有一点她还是知道的,既然赵清茹打算在腊八节这些熬上满满一大锅的腊八粥,那么少不得得多准备些食材。该提前浸泡的都得泡上,该挑选的都得挑选过……

钱奶奶离开后的第一个腊八节,赵清茹在王家婶子的帮助下,在前一天晚上连夜熬煮第一锅腊八粥。也亏着之前几年也曾见过钱奶奶熬制腊八粥,辛苦了大半个晚上,等到天亮时,成品跟钱奶奶熬制的竟然也有了九分相似。

别看原材料都差不多,在此之前赵清茹也不是没熬过腊八粥,甚至当年在沈家洼村当知青时,还熬过腊八粥,然后按着习俗拎着小竹篮子给沈家洼村平日有所往来的人家送这腊八粥。

赵清茹自然记得中途还被村里那出了名的好吃懒做喜欢占便宜的婶子打劫。当然赵清茹也没客气,不着痕迹地往腊八粥里加了点料,让对方好好地清了清肠胃。细细算来,貌似也快有十来年没见着那户人家了。

之前,赵清茹曾跟着自家大哥赵清山回去过一趟,听说那户人家因为犯了事儿,害怕被苦主上门讨说法,便连夜逃了。至于逃到了哪里,村里也没什么人知道,自然也就遇不到了。

“香,妈妈好香啊。”正当赵清茹走神时,已经洗漱好的小原原带着弟弟妹妹出现在了厨房。

“妈妈,今天喝红豆粥吗?”小一趴在了土灶上,看着锅里正“噗噗”冒着气泡的腊八粥,黑白分明的大眼睛亮闪闪的。

“小馋猫。”赵清茹笑着点了点小一那小鼻子,“还要再等一会儿才能喝。还不帮你们王婶婶去端小菜。”

“妈妈,我来。”小安主动请缨道。

熬上一大锅的腊八粥,若只是四合院里的人,就算算上小余几个,估摸着也得喝三四天才能喝完。事实上,每年只有不够分,没有多余需要好几天才能消灭的。几家往来频繁的人家一送,基本就只剩下个锅底了。

当然,也不是没有回赠,问题钱奶奶那腊八粥那味道显然更好些。一来两去,都不是什么客气的主儿,基本就是挂着损友标签的亲朋好友们,就将自家需要熬煮的那份给偷懒了。

所以,当赵清茹按着往年的流程,拎着保温壶登门时,一个个脸上都或多或少地露出诧异之色。

“我以为往后吃不到了。”说这话的唐越宋那媳妇李渔。

“尝尝吧,是不是那个让你们念念不忘的味道?”赵清茹笑了笑。

“瞧着样子,有九成相似,就是不晓得味道是不是也有九成?”姜大小姐为自己舀了一小碗,浅尝了一口,细细品味后,“八成,还不错。清汝其实……还是挺好吃的。”

“我知道。距离钱奶奶那几十年的功底还差点。能有八成相似,我已经很高兴了。至少还能一代一代传下去,说起来那也是钱家祖传的。”

“清汝,你能这么想也挺好的。”

从姜大小姐那儿出来,赵清茹不知怎的,突然没了坐车回家的兴致,想着先走几步,权当是散个步,放松一下心情。

自从改革开放后,全国的变化都挺快的,尤其首都燕京。这车子明显就比十年前多多了。当然高架桥地铁也一点一点建造起来了。

V294

现在的房子格局两室一厅的居多,当然也有其他户型,只不过比较少。按着那些个传统思想,丈母娘鲜少有跟出嫁的女儿住在一起的。或许,这也是之前几年,周母一直挑不中让她顺眼的毛脚女婿的其中一个原因。

“不行!我不答应!”赵清茹才爬上楼梯,还没进屋,就听到屋里传来自家婆婆那高八度的嚷嚷声。虽然左邻右舍并没有开门出来凑热闹,但赵清茹有九成九的把握,那些个吃饱了饭没什么事儿的老头老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