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部分 (第1/4页)

切关怀”的。云铮这样的举动,在这个时代那可是很少见的,效果当然也就比他想象的要大了许多,只是他尚不自知罢了。

他的这番做法,就连林玉妍都觉得有些奇怪了,大魏的政治体制里头,吏部和兵部跟其他朝代有些差异。吏部对于四大总督区的官员拥有直接任命权的只有布政使、按察使和知州三个。总督区内最高一级的巡抚(总督基本世袭不算)和最低一级的知县都是中央与总督商议的结果。而兵部对四大总督区没有直接管辖权,只负责提供其在册兵力的武器装备,各区粮饷自筹,发生大战时由中央酌情给饷。所以云铮这一路而来所见的官员里头,实际上只有诸位协指挥使(管理一卫军户编制的主官,类似后勤军官,管预备役和征兵,不管打仗,成为协指挥使。)和县级官员是云家的“自己人”,其余诸位知府却都是朝廷的人,他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做。

面对林玉妍的疑惑,云铮呵呵一笑:“我也不过是效桓公旧事而已。”

所谓桓公旧事,是指《新序?杂事》载,齐桓公听说小臣稷是个贤士,渴望见他一面,与他交谈一番。一天,齐桓公连着三次去见他,小臣稷托故不见,跟随桓公的人就说:“主公,您贵为万乘之主,他是个布衣百姓,一天中您来了三次,既然未见他,也就算了吧。”齐桓公却颇有耐心他说:“不能这样,贤士傲视爵禄富贵,才能轻视君主,如果其君主傲视霸主也就会轻视贤士。纵有贤土傲视爵禄,我哪里又敢傲视霸主呢?”这一天,齐桓公接连五次前去拜见,才得以见到小臣稷。

这桓公旧事与云铮的做法其实并不相同,但意思却是一样的,就是做出一副礼贤下士的派头来,让下面的官员觉得自己这个上峰还是很好说话、很关心下面情况的。

林玉妍听了云铮的话,想起父皇的猜疑,虽然她有心避开皇室和云家实际存在的矛盾,但林云两家其实外热内冷,这是高层尽知的事实,林玉妍虽然不想因为这些事情破坏自己跟云铮的感情,但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夫君可欲效法桓公?”

云铮一听这话就明白了林玉妍的意思,看着她带着期望的脸,心中轻叹一声,却点点头:“妍儿如何看待桓公?另外,依妍儿看,为夫是否该效法桓公?”

林玉妍巧然一笑:“可是妍儿先问夫君的哦。”

云铮捏了捏她的鼻尖,呵呵一笑:“好吧,我先说。我以为桓公之齐国,于宗周天下,有大利。”他拿过一个橘子,将橘子剥开,道:“这个橘子便是大周天下,不论里头分为多少个橘子瓣,但只要它们仍在这整个橘子皮之下,这个橘子就还是一个整体。实际上,这个橘子的每一瓣橘子,都不具备**出去的能耐,它们必须让这块橘子皮围着它们,它们才能存活。但反过来说,如果橘子皮没有了橘子瓣,所有的橘子瓣都出去了,那这个橘子皮也就没有用了。”

看见林玉妍蹙眉思索,云铮放下橘子,继续道:“说回桓公,齐桓公在我看来有大利于周,是因为此时的周天子已经无力控制全局,而齐桓公实力强大,却坚持了一个有利于大周的原则:‘尊王攘夷’。所以有桓公比没有桓公,对于周天子来说,定然是前者更好。”

林玉妍一听就明白了云铮的意思:齐桓公执政以后,在管仲的辅佐下,经过了内政经济军事多方面改革,有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军事实力,便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帜,以诸侯长的身份,尊天子而伐不服。

“尊王”,即尊崇周王的权力,维护周王朝的宗法制度。公元前655年,周惠王有另立太子的意向。齐桓公会集诸侯国君于首止,与周天子盟,以确定太子的正统地位。次年,齐桓公因郑文公首止逃会,率联军讨伐郑国。数年后,齐桓公率多国国君与周襄王派来的大夫会盟,并确立了周襄王的王位。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鲁、宋、曹等国国君及周王宰孔会于葵丘。周公宰代表周王正式封齐桓公为诸侯长。同年秋,齐桓公以霸主身份主持了葵丘之盟。此后遇到侵犯周王室权威的事,齐桓公都会过问和制止。

“攘夷”,即对游牧于长城外的戎、狄和南方楚国对中原诸侯的侵扰进行抵御。公元前664,山戎伐燕,齐军救燕。公元前661年年狄人攻邢,齐桓公采纳管仲“请救邢”的建议,打退了毁邢都城的狄兵,并在夷仪为邢国建立了新都。次年,狄**举攻卫,卫懿公被杀。齐桓公率诸侯国替卫国在楚丘另建新都。经过多年努力,齐桓公对楚国一再北侵进行了有力的回击,到公元前655,联军伐楚,迫使楚国同意进贡周王室,楚国也表示愿加入齐桓公为首的联盟,听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