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部分 (第1/4页)

古代攻城主要是靠着士兵用云梯和绳索爬城,这样的结果就是伤亡惨重极为残酷,士兵既要努力攀爬数十米高的城墙,还要面对城墙上面飞蝗一般的弓箭和石块,简直就是士兵的噩梦。

云铮在之前就一直想,如果能有个好一点的攻城武器,必然使攻城战更为容易,使我方伤亡会大大减少,也能减少战役时间!但是在火炮出现之前,实在没有什么能有效的对付坚固城墙的好武器,这才使他下决心发展火炮。

事实上,即便现在云铮所带着的雷神炮,其威力在他看来也还完全不够,攻打一些普通城池可能有用,但像燕京城那样连年加固,加固了两百年的巨城,拿这样威力的火炮去打恐怕基本就是挠痒痒。所以他还构思过一种代替方法。

云铮设想了一种构想攻城的方法。在火炮还没有出现的时代,对付坚固的城墙和飞蝗一般的弓箭,对于攻城一方简直就是一场恶梦。可是,至少在东汉末年的三国时代,就已经有了投石车,只是投石车投放的石头,受制于本身的体积和重量杀伤力不大,对城墙的破坏力也不是很大,所以很难以普及。工程还是主要靠云梯和绳索,让士兵冒着巨大的伤亡去爬城。云铮的猜想就是,既然没有火药的时代,石头不会爆炸,只能靠着动能来破坏城墙,由于石头体积和重量的限制,对付非常坚固的城墙,难以成巨大的破坏,那为什么不能投放别的东西呢?

他觉得在古代,最能带来巨大破坏作用和巨大震慑作用的就是火,为什么不投放易燃的物质到地方的墙上和城里面呢?古代已经应该有火油这种东西,甚至就算是灯油、食用油也行,或者高度一些的酒也行,装载一个大瓮里面,上面在用干草等点燃,然后投放到敌人城墙或者城里面,一旦瓮落地被打碎,那就是燃烧一大片。如果同时数百个这样的装着烈性酒或者油的大瓮被投放到敌人城墙之上,必然是城上火焰冲天,城墙上的士兵别说作战了,烧也烧得差不多了。如果投放到城里面,城里面的民居都是易燃的,借这风势,很快就能燃遍全城,成立火焰冲天,一定能大大影响守方的士气甚至引起巨大的混乱,攻方就可以抓住机会抓紧攻城。于是就可以很少的代价,攻破固若金汤的城池。

可是,据云铮了解,三国时代出现过投石车,但是投放的都是投石,对付小的不坚固的建筑还算有效,但是对付城墙就显得有点威力不够。如果能采用投放这种很容易弄到的油或者高纯度酒效果会更好,古代经常使用的计策就是火攻,火不一定能杀伤多少敌军,但是能引起敌人巨大的混乱。在赤壁之战,东吴以三万军队对抗曹操三四十万的军队,就因为采用火攻,达到了以少胜多的目的!

他感觉,火在威力巨大的火药武器出现之前,是最好的武器!诸葛亮也使用过烧城的计策,但是它不是把火烧到城墙上面,而是让士兵把大量的干柴堆放在城下面,然后点火烧城,这样的效果就大大折扣,虽然城上面也是炙热万分,也是烟熏火燎,但毕竟城下和城上有一段距离,效果就不是很好,如果直接把火烧到敌人的城墙上面,那么效果就会更好,毕竟士兵再勇敢也不能站在火里面射箭和往下面扔石头来阻击攻城的敌人!

当然,守城的一方也是可以有防备的,经常都会有专门的“救火队”存在。但云铮觉得,对付硫磺稻草之类的,或许水可以泼灭,但是油和酒精这样的火,是水根本扑不灭的。

有时候一场战争,动辄数十万士兵,消耗物资惊人,在西汉刘秀一场战役,打败了朝廷军队七十万,以留在城下的物资,搬了一个月没有搬光,最后一把火把剩下的搬不走的全都烧了,可见战争的消耗和囤积物资数量的巨大。小小的油和酒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可能是稀罕的东西,但是对于数十万军队和举全国之力,也不是什么难以弄到的东西。

孙坚征伐江夏,守军在岸上向江中射箭,孙坚命令战船一面受箭,竟然射到一面战船上的箭都能把大船射倾斜的地步,后来孙坚命令调转船头,另一面继续受箭,才摆正了平衡,这可能就是以后杜撰的草船借箭的故事来源吧。

想想看,一只小小的箭竟然能把乘装数千人的大船射偏斜的地步,那要多少的箭啊?动辄要数十万支,可见战争的消耗多么的庞大,一点油和酒也算不了什么。

油和酒的燃烧水是难以扑灭的,如果数百个或者数千个这样的大瓮投放到敌人城头上,效果一定很壮观,现在的攻城有射火箭,但是火箭的杀伤力和散射面积根本就不大,只能对付一点,而无法对付一面,效果就大打折扣。

装油和装酒的坛子要是打碎了,再点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