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部分 (第1/4页)

传国玉玺复归于秦。

秦末战乱,刘邦率兵先入咸阳。秦亡国之君子婴将“天子玺”献给刘邦。刘邦建汉登基,佩此传国玉玺,号称“汉传国玺”。此后玉玺珍藏在长乐宫,成为皇权象征。西汉末王莽篡权,皇帝刘婴年仅两岁,玉玺由孝元太后掌管。王莽命安阳侯王舜逼太后交出玉玺,遭太后怒斥。太后怒中掷玉玺于地时,玉玺被摔掉一角,后以金补之,从此留下瑕痕。

王莽败后,玉玺几经转手,最终落到汉光武帝刘秀手里,并传于东汉诸帝。东汉末,十常侍作乱,少帝仓皇出逃,来不及带走玉玺,返宫后发现玉玺失踪。旋“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孙坚部下在洛阳城南甄宫井中打捞出一宫女尸体,从她颈下锦囊中发现“传国玉玺”,孙坚视为吉祥之兆,于是做起了当皇帝的美梦。不料孙坚军中有人将此事告知袁绍,袁绍闻之,立即扣押孙坚之妻,逼孙坚交出玉玺。后来袁绍兄弟败死,“传国玉玺”复归汉献帝。

三国鼎立时,玉玺属魏,三国一统,玉玺归晋。西晋末年,北方陷入朝代更迭频繁、动荡不安的时代。“传国玉玺”被不停地争来夺去。晋怀帝永嘉五年(公元311年),玉玺归前赵刘聪。东晋咸和四年(公元329年),后赵石勒灭前赵,得玉玺;后赵大将冉闵杀石鉴自立,复夺玉玺。此阶段还出现了几方“私刻”的玉玺,包括东晋朝廷自刻印、西燕慕容永刻玺、姚秦玉玺等。到南朝梁武帝时,降将侯景反叛,劫得传国玉玺。不久侯景败死,玉玺被投入栖霞寺井中,经寺僧将玺捞出收存,后献给陈武帝。

隋唐时,“传国玉玺”仍为皇帝至宝。后来唐朝灭亡,大魏建立,便又成了大魏之宝。

然而此时,万昌皇帝林宥,却将它交给了一个草莽之人。

卷五 千军万马避白袍 第38章 朕该如何是好?

水犹寒走得很快,他的离去完全不同于来的时候,门外的众人几乎只看见一个青色的影子一闪,便已经只看见一个迅速消失的背影。

这时他们才知道,先前的所有防卫,是多么可笑。

万昌皇帝已经坐回龙椅,他忽然觉得自己很困,确切一点说,是疲倦。

累了这么多年,不仅心愿不能达成,反而发现自己所做的一切根本没有意义,并且自己在前面做,背后却是自己钦定的太子在挖为自己挖坟,打算一有机会就将自己的父皇活埋,这样的结局,无论谁碰上,都会如万昌这般。

水犹寒说的话,万昌无法不信,他总是正确,是的,当水犹寒做出判断的时候,说明他已经能够完全肯定了这件事。更何况,万昌的症状,正与他说的一般无二,毫无差别。

万昌真的累了,不仅仅是身体,更累的是他的心,当一个人这辈子最大的心愿被告知根本没有希望的时候,没有人能比万昌表现得更自如。

“来人!”万昌尽量大声地叫了一声,哗啦啦一阵响声,一大群内廷侍卫和御林军涌了进来,走在前面的,则是大总管薛宗庭。

万昌看了他一眼,淡淡地道:“小庭子,去把棠妃带来。”

薛宗庭眼珠微微一动,连忙躬身道:“是,陛下。”然后立即下去了。

万昌看了看殿中的卫士们,又对一名太监道:“去请靖国侯前来。”靖国侯,就是京畿宿卫军都指挥使林坚。

不多时,林坚倒在棠妃到来之前,先到了太和殿。毕竟他先前是镇守宫门,相对来说,离太和殿要近许多,后宫离太和殿则远了不少。

“臣为宫门守卫,竟无力阻挡刺客进入,万死!”林坚一见万昌,立即跪下,一个头磕下去。

万昌摆摆手,道:“皇叔,这里没有外人,起来吧。水犹寒……不算刺客。”

林坚又磕了一下头,站起来道:“陛下召见,不知所为何事?”

万昌看着他,良久,忽然问道:“皇叔可记得安禄山?”

林坚道:“记得。”

万昌又问“可记得史思明?”

林坚心有疑惑,仍然答道:“记得。”

万昌笑了起来,仿佛很开心一般:“你说说,他们是怎么死的?”

林坚心里猛一咯噔!冷汗潸潸而下!

前朝大唐,天宝十四年底(公元755年),安禄山假托承旨讨杨国忠,起兵十五万造反,一路势入破竹,连连大胜。天宝十五年正月,占据东京洛阳后,安禄山见宫阙壮丽,心中大悦,僭称雄武皇帝,国号大燕。正是由于他称帝,部将又忙于四处掠取,没有乘胜追击,唐军才有了喘息的机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