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部分 (第1/4页)

“我知道他的汽车停在什么地方。”王小翠嗫嚅着说。

沈默看着王小翠:“停在哪?”

“下面的一片山坳里的一片芦苇丛中。”

“芦苇丛?这深山老林里哪会有芦苇?”沈默凝眉。

“是芦苇,一大片。当时我也很奇怪。”王小翠强调说。

沈默若有所思:“好,你带林涛去找他的汽车。我赶去石门坎,万一他开走了,或许还能截到他。”

“我姐怎么办?”夏晓薇问。

“只能是你留下来照顾她。然后,等我们回来接你。”沈默看着夏晓薇。

“可以把大小姐抬下山,到山脚下的这段路我们是在一起的。下了山沈先生自顾走就是,让两位小姐在山脚下等,不管我们找到找不到汽车,都能回来带上两位小姐。”

沈默说:“这样最好。”

“不对,你们不觉得哪个地方有点不对?”夏晓薇突然说。

几个人的目光全都投向夏晓蔷。

“他为什么给我们松绑?他如果想跑,捆绑着我们他岂不是跑得更安全?”夏晓薇说出了自己的疑问。

“姐,来不及想这些了!快去追人才是办法。追到人什么都有了。”林涛急不可待。

沈默的手不自觉地伸进衣袋,触摸到一样东西,取出,是一张纸条:“你们看,这是什么?”

几个人看过去。一张纸条上画着一些奇怪的符号。

第三十四章 喋血

2006年10月1日,清晨6时30分,晴空万里。

石门坎的标志性岩石。一道不算太大也不算太小的断崖,断崖中间有一方形凹入,形似一扇紧闭的石门。

一辆豪华中巴从崎岖的山路上颠簸地驶近石门坎。车上陆续走下二十余人,虽然肤色各异,但却统一戴着一顶黑白相间的旅行帽。为首的一名青年女子手执一面红色旗帜,旗上印有五个蓝色隶书字体—山水旅行社。

导游手持扩音器,用甜美的声音作着介绍:“各位旅客朋友,大家好!现在,我们已经非常荣幸地作为国庆节的第一批客人进入石门坎。石门坎,属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地处乌蒙大山深处,位于黔滇之交。从这里通往云南省昭通市甚至要比去威宁县还要方便许多。一百多年前,英国传教士伯格理就是从昭通来到这里,在这片偏僻荒凉的地方创造了一个人间奇迹。柏格理,本名为Samuel Pollard,亦译作塞缪尔·波拉德,是国内外民族史、宗教史及人类学界的知名人物。1864年出生在英格兰南海岸一贫苦工人家庭。1887年作为基督教英国循道公会联合传教团的传教士来到中国,他先是在昆明、昭通、会泽等地传教,其间1903年成为首次访问凉山彝族的西方人。自1904年以后,他以威宁石门坎为中心,在黔、滇、川毗邻几十个县的广大少数民族地区活动,身为该教区的负责人,拥有信徒六万之众,建成教堂、学校各约五十所。1915年,石门坎学校流行伤寒病,柏格理在照料患病师生中亦被传染,随即去世。现在,就让我们沿着柏格理的足迹走进石门坎的百年传奇……大家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

众游客看向断崖上那一扇石门。

“看到这扇石门会不会让人想到阿里巴巴芝麻开门的咒语?请大家再看这边……”导游的手指向断崖的左侧,紧靠着崖体是一道通往山村的石径,“这是一道石坎。石门,石坎,合念起来就是石门坎。据说,这就是石门坎名称的最初来源。大家请跟上我的步伐,哦,请帮助一下后面的那位先生,帮他把轮椅抬过这道石坎……”

游客队伍的最后,程度推着一个轮椅,轮椅上坐着一个面色苍白的女子。

几名年轻的游客帮忙抬起轮椅。

“谢谢,谢谢!”程度合掌作揖。

一块狭长而平坦的山地。

易龙远眺。

粗犷的山梁,裸露的岩石,绿油油的苞谷苗,随意生长的花草树木……全都沐浴在一片温暖而灿烂的晨光里。

这片狭长的山地,是柏格理牧师建造的足球场。英国是现代足球发源地,柏格理也把足球带进了石门坎。

易龙打开手机。

一条短信:“我已到。”

易龙回复:“足球场。”

足球场下面的山路。旅行团。

导游的声音:“再往上面走,就是柏格理牧师建造的足球场,其实就是一块平坦的山地,用现代足球场的标准来看,长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