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 (第1/4页)

白衣书生露出严肃表情,道:“先生所言之人或许存在,但却是出世之人,不足取也!”

刘渊点头,这个学生倒并不是虚幻的人,看来还有点儿锐气,道:“愿闻详情!”

白衣书生道:“我辈当为家国效力,为百姓谋福,若只顾个人之乐,则不免误入歧途!”

刘渊点头道:“所言有理,天下之兴亡,匹夫有责,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在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才是大丈夫所为。”

底下的学生全部都是精神一震,认真思索这几句话的含义,这才重新打量起这位与自己年纪差不多,却拥有着独特气质的年轻人。

也就是这一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四个字正式被挂在了白露书院的学堂正中。

春尽之后,初夏已经来了,江南的初夏不似京城那般炎热,刘渊虽然只答应许谨在白露书院讲学三日,不过他自己看到书楼就就不愿意回到刺史府中去了,整日便在书院读书,与众多学生谈诗论文,评解天下大事,过了上一段悠闲的日子,王峻确实是个人才,扬州政务全都由他一人打理,在四大望族的支持下效果明显,刘渊虽然有心提拔他,不过朝廷对封官要求甚多,王峻只是秀才出身,想要再升品级倒是极为困难,所以也就把此事暂且放下。

白露书院中的青年才俊之士确实不少,都是仰慕刘渊的才气,经过多日相处,有三个人与刘渊相得甚欢,其中之一便是第一次讲学时被刘渊点中的白衣书生,姓冯名景,生性有些腼腆,但是做事却是非常果敢坚决,是决策之才,另外两人分别叫做卫喧,沈雁,也都是一时之选,尤其是沈雁,虽然饱读诗书,却对机械之学大感兴趣,刘渊当然与他情投意合,有心想把一些机械理论教导给他。

在白露书院一呆就是一月,王峻每十日都要亲自来到书院,向刘渊报告政务,周曹乐得清闲,在长史府算是养老了。刘渊本来也想在书院多呆些时日,不过书楼中的书大半已经读完,柳朝云和田柔两女又在刺史府里独守空房,实在于心不忍,便告别书院众人,搬回了刺史府。

就算如此,冯景等三人还是不忘时时来到刺史府看望刘渊,有时还会彻夜长谈。

刘渊这才知道政务之重。

王峻提议要彻底清查各属县的官吏情况,并提出了调查的名单,刘渊马上派惊魄楼的人下去调查,找来证据,很快就将几个贪官绳之于法,虽然其中有几人也通过关系,想走通太子这条路,不过毕竟是证据确凿,而且刘渊还是直接通过平王将奏折送交给了武帝,刘源也没有任何办法,扬州吏治为之一清,百姓额手称庆。

没有想到惊魄楼这个本来是为了对付动魂杀手的组织竟然会成了调查贪官污吏的工具,王峻虽然对刘渊的手段也感到不可思议,因为调查贪官阻挠多多,刘渊竟然轻易就可以达到目标,不过他对这位福王深为佩服,这样只使他更为佩服而已。

扬州府案又被王峻重新审理一回,平反许多冤案错案,刘渊一一上报朝廷,使数人得以平冤,又使得扬州百姓大声称赞了一回,刘渊这才感觉到能做一个好官也未尝不是件好事,忙让霍烈动用了惊魄楼的力量,在扬州肃清一些黑暗势力,打击地痞恶霸,惊魄落的杀手们大部分胸前都被贴了一个“福王府”标志,这种广告效应确实影响巨大,若非百姓们缺乏想象力,应该会把刘渊当做青天。

王峻又提出要整修水利,大力发展农业,尤其是充分利用运河的优势,刘渊几乎想都不想地便把四大望族的家主召集到一处,直到四大家主同意帮忙为止。

时间不过一个月,扬州的政绩已经有目共睹,扬州百姓无不感激刘渊,甚至还送来数块匾额,这样倒使刘渊不好意思起来,自己只是尽力而已。

不过这一个月过得确实舒坦之极。

平王特地在武帝面前将扬州政绩大力称赞一回,武帝高兴非常,马上封赏刘渊,并在刘渊的提议下,王峻连升五级,接任周曹成为扬州长史,王峻当然更加忠心买力。

不知不觉中夏天已经来临,天气有些燥热起来。

第二十三章 扬州大治(下)

刘渊正在与田柔在客厅喝茶,谈论珠儿曾经留下来的香片,两人不由感叹一番,王峻突然来到,神色紧张道:“王爷,扬州府出了大事!”

王峻虽然年纪颇轻,但是很有大将之风,刘渊知道他平时做事不动声色,这回倒是神情紧张,看来确实是出了大事,忙道:“坐下说话!”田柔早就和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