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部分 (第1/4页)

她知道,季大力今晚没有来给她撑船,而是去了蕃坊,必定是三郎和蕃人们起了冲突。

“三郎的事,他自己摆平。他要是连蕃坊里那些卸货船丁都压服不了,我也不敢让他留在大宋,还是回扶桑安全一些。”

她在唐扇子后轻轻叹息着。

“任谁都知道,我们在唐坊是自己说了算,扶桑人只要想赚钱也不能为难我们。但在大宋就不一样了。必定是处处受制。他要是还和以前在唐坊一样直来直往。出拳头都不拐个弯,可是什么事都办不成。”

外面的寿日烟雨一轮接着一轮绽放着,湖面戏台上,人一样大小的木傀儡被水底的傀儡手牵着线。踏波而舞。

烟火照在他们精雕的面目。华丽的衣冠上,飘飘若仙。

“外堂上有蕃商坐席没有?”

季青辰在席上没有看到蕃商女眷,却知道外堂上的未必没有,见得劳四娘点头,说起明州蕃坊的蕃长在就外面席上,却是旧新罗的遗族。

三郎在蕃坊闹事的消息,说不定就已经传到人家耳朵里了。

“既然是这样,我也就等着人家来和我论理了。”

想着蕃长是旧新罗人。季青辰倒还松了口气。明州城的旧新罗遗族虽然多,但总比泉

州蕃坊里最财大气粗的大食商人要容易对付。她便叹道:

“三郎能不能在明州蕃坊立足,这还是小事。但他如果能在大宋吃到了教训,还能办成了几件事,我以后也可以不用再操心他了。他就算要回扶桑去抢地盘做国主,娶十七八个扶桑老婆,或是去南洋做海盗,专抢泉州的海船,甚至改姓什么的我都只当不知道——”

季青辰自问,她再忧心三郎的病,但总不可能一辈子拴着他的。

“可是……”

见着劳四娘的样子,她知道这妇人怕三郎成了事却又要离开,她笑着低语安慰着,

“没有了三郎,抢码头的事情更难了些。但这府里那一桌上,不都是船帮老大的女眷?”

说话间,她瞟了一眼她的后席。

劳四娘当然看到那席上的六位夫人。都是浙东运河上几位船帮大佬家中的女眷。

季青辰现在虽然不好去攀谈,那也是因为她要等三郎在蕃坊得出个结果,才好决定如何行事。

“人人都想赚钱,没有了自己家的兄弟固然难一些,但我们总能找到人联手的。”

劳四娘定了心,悄悄退去了。

季青辰因为想着要拉拢齐府的事,自然就要多探听那楼大夫人。

那样办事把不住分寸的悍妇,她季青辰就算不得不去和她娘家的兄弟们做些生意,也是要又打又拉的。

否则,难道她季青辰还要容她把那齐氏弄到王世强面前做妾?

“姐姐,倒是那楼大夫人,我那日在赏心楼换了衣裳打扮成寻常人家的模样,你那包厢也是以黄府管事的名义订的。她怎么能一眼能认定我了。”

“你没见着她那日的打扮,难道是楼府大夫人的打扮?”

王清河眼睛从烟火上转了过来,“我不是说你说过,她在那城外瓦子里才是常客。”

隔着纱幕,一层层彩光在堂中玉白色地面上翻滚。

甚是瑰丽。

“他们齐家是陇西名门。是陇西军里的武职世家,逃来时比楼家晚了一二十年。逃难时田产是没用的,一路上金银也已经用尽。十七八房的家眷全挤在大明王寺里借住。穷得实在没办法了才开始做买卖。楼大夫人齐柳风生下来的时候,齐家还在城外瓦子里租屋子住。等她长到五六岁,他们家才在城里买了宅子,重新立了起来。你当她在楼府里过得舒坦?”

季青辰一听,不由得笑了起来。

“难怪,我看那位夫人到了瓦子里,上酒楼就像是回家一样。比你我这样的商家还要坦然。你那时悄悄和我说是楼府大夫人,我还真不敢信。”

她细想着,果然那楼大夫人一身衣裳打扮虽然不寒酸,却都是普通商家富户的模样。

她再一想起齐家在明州城是厢军出身,便也明了他们家渡江逃到南方后,如她季青辰回大宋一样被排挤了。

齐家叔伯们必定没能在朝中出仕,子侄们就只能进了本地收容流民的厢军里混口饭吃,后来才慢慢开始在军中做生意。

她倒也佩服齐家子弟栽了跟头,还能再爬起来,便笑道:

“楼大夫人如今年纪不小,还敢这样胡来。她以前在家里做小姐时,必定经常偷偷来城外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