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部分 (第1/4页)

季青辰忧愁地看着他,自我批评着,道:

“成婚都快两年了?我还没怀上……”

所以他对那二皇子挺有父爱的?

她和他一样想保住赵扩的一个儿子。至少他晋王也是谢皇后的儿子。

但她完全没想过楼云会这样摆明了要保护这个孩子。

“我们成婚两年,除了去四川。不时就要被你赶出房去。又因为官家的丧礼不能同房。你怎么就担心这些了?”

在楼云的哈哈大笑里,她只能委婉地劝说。

他难道不觉得,他这样的年轻大臣在晋王身边,那不就是给小皇子惹事吗?

赵端宁虽然是个温和人,但做皇帝的人不可能真温和。

“我放心。我是支持秀王世子登基的。他心里明白。”

楼云说出来的话,让她吃了一惊。

然而不用楼云再解释,她早有的猜测顿时解开,她也就明白她没发现谋反阴谋,这完全不是她的错。

她进宫去“劝降”谢皇后时,谢道清压根没多少惊慌之色,完全是一脸如释重负。

做了宫卫御领的谢国纲也很安心地表示要解除武装,迎接新官家进宫。

“辛苦郡夫人了。”

这位皇后只是这样笑着,表示她随时可以下诏,说清皇子年幼,不能治国。

秀王世子继位那当然是官家生前的意思。这完全是名正言顺。

她拿出了早就写好,还盖了凤印的皇后诏书,交给了季青辰。

这简直就是白白送给了她一份劝降大功。

在季青辰还在发愣的时候,谢道清又转头看向满脸是泪的阎淑妃,劝着道:

“端宁他为人温和慈爱,不会刻薄我们和安儿。端和做了大长公主,我们也不愁在宫里没有人说话了。”

“是,皇后娘娘。”

阎淑妃以前没有太多主张,现在仍然没有太多主张。

她的亲子晋王赵安,如今还在垂拱殿和赵端宁这堂叔说话。

虽然两岁小孩子以后会很辛苦,但比起太子赵平病重而逝,贾贵妃太过伤心弃世。韩宰相在皇城外玉津园夹墙中被杀。

赵安已经是很幸运了。

“皇上……”

季青辰进了垂拱殿。

她把皇后为晋王准备的禅让诏书呈上去时,眼睛瞟过了楼云和他身边的小晋王。

她很果断地就把秀王世子改称了陛下。

楼云向她微微而笑。

她真的很想无视这人,谢皇后送她离开坤宁宫时还在感叹。

“官家临去时,把安儿托付给了楼相公。而不是甘老大人或是陆老大人,官家和楼相公果然也算是知心了。”

楼云都不和她说这些。

“郡夫人辛苦。”

垂拱殿上不仅是楼云笑了,殿上的赵端宁和一干谋反叛臣全都笑得很欣慰很高兴。

大家纷纷表示谢皇后果然贤明识大体,郡夫人跑了这一趟真是劳苦功高。

赵端宁拿到了让位诏书,马上让自己的正妻全氏去拜见皇后,问一问皇嫂对哪几个尊号比较满意。

给皇嫂上尊号要慎重要走流程,谢皇后的权威还关系着他这皇位够不够名正言顺。

但他表示,给季青辰升官他完全没有压力。

楼云还不是翰林大学士的时候,她就已经是端仪国夫人了。

而她随后出宫回到了楼学士府,坐在房里等着楼云回家,独自琢磨着谢皇后和楼云的表现。

她就明白,楼云果然是不反对赵端宁继位的。

谢皇后也不反对。

否则,楼云在山东有李全,在西南到临安的长江江操军中也都有族兄弟。

他要反对赵端宁宫变,在京城附近的太仓里,他也能调用她季青辰从唐坊迁来的护坊坊丁。

甚至能调用纪老二做团练的平江府水师。

但他只运了铜炮。(未完待续。。)

314 开城出降

ps: 对不起,这章发错了。重复发了上一章的内容。我已经改贴了。实在不好意思。

“总不可能让韩宰相再借着太子而得势。况且,韩宰相不知兵,他要北伐只怕又要败落。下一次可没有那样好的运气能三路皆败,楚州一路独胜了。我也希望有个长君在位的。”

楼云叹了口气,疲倦躺倒在了围屏床上,

“只不过,要是没有人护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