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8部分 (第1/4页)

'36'吴国镇南节度使、同平章事徐知谏去世;任用诸道副都统、镇海节度使、守中书令徐知询代替他,赐爵东海郡王。天成四年时,徐知诰利用权柄召调徐知询入吴国朝廷,徐知谏参与了策划。此次,徐知询往洪州赴任,路上遇到徐知谏的灵柩,徐知询抚摸着棺材哭泣说:“老弟对我如此用心,我也不怨恨你,然而你有何面目见先王于地下呢?”

'37'辛丑,加枢密使范延光同平章事。

'37'辛丑(十七日),封枢密使范延光为同平章事。

'38'辛亥,敕解纵五坊鹰隼,内外无得更进。冯道曰:“陛下可谓仁及禽兽。”上曰:“不然。朕昔尝从武皇猎,时秋稼方熟,有兽逸入田中,遣骑取之,比及得兽,余稼无几。以是思之,猎有损无益,故不为耳。”

'38'辛亥(二十七日),后唐明宗敕令把内廷五坊豢养的鹰隼都放回山林,以后朝廷内外都不得再进献。冯道说:“陛下可称仁爱及于禽兽了。”明宗说:“不是这样。朕从前曾经随从武皇帝打猎,当时正当秋季,禾稼刚成熟,有的野兽逃入田中,派人骑着马去猎取,等到抓住野兽,禾稼已经剩余没有多少了。因此想到,纵放鹰犬去打猎有损无益,所以我不干那种事情啊。”

'39'冬,十月,丁卯,洋州指挥使李进唐攻通州,拔之。

'39'冬季,十月,丁卯(十三日),洋州指挥使李进唐攻打蜀地通州,予以攻克。

'40'壬午,以王延政为建州刺史。

'40'壬午(二十九日),后唐任用王延政为建州刺史。

'41'十一月,甲申朔,日有食之。

'41'十一月,甲申朔(初一),出现日食。

'42'癸巳,苏愿至成都,孟知祥闻甥在朝廷者皆无恙,遣使告董璋,欲与之俱上表谢罪。璋怒曰:“孟公亲戚皆完,固宜归附;璋已族灭,尚何谢为!诏书皆在苏愿腹中,刘澄安得豫闻,璋岂不知邪!”由是复为怨敌。

'42'癸巳(初十),苏愿到达成都,孟知祥听说他的亲戚在后唐朝廷做官的都安然无事,就派使者去告诉董璋,想要和董璋一同上表谢罪。董璋发怒说:“孟公亲戚都完好,当然应该归附朝廷;我的宗族已经杀灭,还有什么可谢的!朝廷下的诏书都在苏愿的肚子里,刘澄哪得预问,我董璋难道不知道吗!”从此,又成为怨敌。

'43'乙未,李仁罕自夔州引兵还成都。

'43'乙未(十二日),李仁罕从夔州领兵返还成都。

'44'吴中书令徐知诰表称辅政岁久,请归老金陵;乃以知诰为镇海、宁国节度使,镇金陵,余官如故,总录朝政如徐温故事。以其子兵部尚书、参政事景通为司徒、同平章事,知中外左右诸军事,留江都辅政;以内枢使、同平章事王令谋为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以宋齐丘为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并同平章事,兼内枢使,以佐景通。

'44'吴国中书令徐知诰向吴主上表说,自己辅政时间长了,请求告老回金陵;吴主便任命知诰为镇海、宁国节度使,镇守金陵,其余官职如旧,总管朝政像他的父亲徐温一样。又任用徐知诰的儿子兵部尚书、参政事徐景通为司徒、同平章事,主管中外左右诸军事务,留在江都辅政;还用内枢使、同平章事王令谋为左仆射,兼门下侍郎,用宋齐丘为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二人并同平章事,兼内枢使,以协助徐景通。

赐德胜节度使张崇爵清河王。崇在庐州贪暴,州人苦之,屡尝入朝,厚以货结权要,由是常得还镇,为庐州患者二十余年。

赐德胜节度使张崇进爵清河王。张崇在庐州贪婪暴虐,百姓叫苦。他曾经屡次入朝,用大量财勾结朝中有权有势的高官,因此常常能够返还原镇,成为庐州的祸害达二十多年。

'45'十二月,甲寅朔,初听百姓自铸农器并杂铁器,每田二亩,夏秋输农具三线。

'45'十二月,甲寅朔(初一),开始听任百姓自己铸造农具和杂铁器,每有田二亩,夏秋季纳农具税三线。

'46'武安、静江节度使马希声闻梁太祖嗜食鸡,慕之,既袭位,日杀五十鸡为膳;居丧无戚容。庚申,葬武穆王于衡阳,将发引,顿食鸡数盘,前吏部侍郎潘起讥之曰:“昔阮籍居丧食蒸豚,何代无贤!”

'46'武安、静江节度使马希声听说后梁太祖朱温嗜好吃鸡,很羡慕,待到他继承楚王位以后,每天杀五十只鸡供膳食之用,他正居于服丧之期,也没有悲伤的样子。庚申(初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