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部分 (第1/4页)

鞑靼村收到了维申斯克镇镇长的通知:四月二十二日在维申斯克镇召开镇代表大会,选举参加顿河军会议的代表。

米伦·格里戈里耶维奇在村民大会上宣读了通知。村里选派米伦·格里戈里耶维奇、博加特廖夫老爹和潘苔莱·普罗珂菲耶维奇到维申斯克去参加镇代表大会。

在镇代表大会上、潘苔莱·普罗珂菲耶维奇也和其余的几位代表一同当选为出席顿河军会议的代表他当天就从维中斯克回来了,为了提前赶到新切尔卡斯克,第二天就决定和亲家公一同去米列罗沃(米伦·格里戈里耶维奇要在米列罗沃买些煤油、肥皂和其他日用品,顺便给莫霍夫的磨坊买些面粉罗和轴承合金,赚点外快)。

天一亮他们就动身了。米伦·格里戈里耶维奇的那几匹铁青马轻快地拉着四轮马车。亲家俩并排坐在漆着花纹的车厢里。爬上了山岗,他们就说起话来。因为有德同人驻在米列罗沃,所以米伦。格平戈里耶维奇有点儿担心地问道:“我说,亲家,德国人会不会扣留咱们呢?他们可是很野蛮的,这些该死的家伙!”

“不会的,”潘苔莱·普罗珂菲耶维奇肯定地说。“马特维。卡舒林前几天去过。他说,德国人胆小……很怕招惹哥萨克。”

“真有你的!”米伦·格里戈里耶维奇那狐狸毛似的火红大胡子里发出一声冷笑,他摆弄了一会樱桃木的鞭子把,说。看来,他已经安下心来,于是改变了话题,问亲家公:“你认为会成立什么样的政权呢?”

“我们选一位将军。选个我们的人!选个哥萨克!”

“上帝保佑!你们可要仔细挑选呀!要像茨冈人相马一样,把将军们好好地摸摸,一定要挑个没有毛病的。”

“我们一定好好挑挑。顿河的聪明人还多着哪。” “太对啦,太对啦,亲家……聪明人和傻子都用不着人去种——他们自个儿就会长出来。”米伦·格里戈里耶维奇眯缝起眼睛,他那长满雀斑的脸上露出一阵愁容。“我原本指望我的米吉卡出息成人,希望他去军官学校念书当官儿,可是他连教区小学都没有念完,第二年冬天就逃学不去了。”

他们沉默了一会儿,思念着不知道跑到哪里去追击红军的儿郎们。马车颠簸在高低不平的道路上,像发疟疾似的;右边的铁青马自己把蹄子踩伤了,还没有磨光的马掌喀喀直响;车厢摇晃不止,紧紧挨着坐的两亲家就像鱼在产卵期一样,互相磨蹭个没完。

“咱们的哥萨克也不知道在哪儿?”潘苔莱·普罗珂非耶维奇叹了一口气“在顺着霍皮奥尔河穷追呢。加尔梅克人相的费多特卡从库梅尔任斯克镇回来了,他的马被打死啦。据说,哥萨克们好像正往季尚斯屯镇方向挺进呢。”

俩人又沉默了、小风吹得脊背冷飕飕的。身后,顿河对岸,树林、草地、湖泊和光秃秃的林间空地——都燃烧在一片庄严肃穆人红的霞光中。沿河的沙丘像是蜂房里的蜂蜜,驼峰似的上下翻滚的波浪闪着青铜色的微光。

春天来的步调很不一致。树林的嫩绿早已换成茂密的深绿色,野花开遍了草原,春潮已经退去,河边的草地上留下了无数闪光的水洼,但是陡峭的山崖下,沟谷里的黏土上,还依然留有残雪,还在挑衅似地闪着寒光第二天黄昏时分,他们赶到了术列罗沃,住到一个熟识的乌克兰人家里,他家紧挨着大粮仓的褐色高墙第二天早晨,吃过早饭,术伦。格里戈里耶维奇套上午,赶到商店里去买办东西。他畅行无阻地通过了铁路道口,就在这里,生平第一次看到了德国人。三个德国义勇兵迎面走上来拦住他。其中一个身材矮小、棕色连鬓胡子一直长到耳朵边的家伙,招手示意,叫他站住。

木伦。格里戈里耶维奇勒紧犟绳,翕动着嘴唇,不安地等待着德国人走过来。

一个高大、肥壮的普鲁士人,露出洁白的牙齿,笑呵呵地对一个同伴说:“这是个最道地的哥萨克。你看,他还穿着哥萨克制服呢!他的儿子一定跟咱们打过仗。我们把他活着送到柏林去吧。这会是一件非常珍奇的展览品!”

“咱们需要的是他的马,至于他本人,叫他见鬼去吧!”那个生着棕色大胡子、手爪子很难看的家伙绷着脸回答说。

他小心翼翼地绕过马匹,走到四轮车跟前。

“下来,老头子。我们要用用你的马——喏,从这个面粉厂运一批面粉到火车站去。听见没有,下来,对你说哪!你可以到卫戍司令部去领回你的马。”德国人用眼睛瞟着面粉厂,并且做了一个对他的命令不容怀疑的手势,请米伦·格里戈里耶维奇下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