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15部分 (第1/4页)

天净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零点书屋www.luebin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八章 物换星移(之中)

那是一九七九年初,胡大海看到当时社会上所发生的明显变化,感觉到有做买卖赚钱的机会了。他首先想到的是应当充分利用自家地处市中心的热闹街道上的有利条件。看见家门口路过的行人来来往往,母亲经营的凉茶、酸嘢摊每天都有不少人来光顾,虽说只是小本生意,但做的还很不错呢。他家的房子是祖上传下来的两层楼房,上下两层都有两间房。下层的一间房屋让母亲摆凉茶酸嘢摊档占用了,另一间是用来方便进出家中后院的通道,两旁堆放着许多大件杂物之类的东西。

这天休息日,胡大海心血来潮,卷起衣袖劲头十足地干起活来,把空闲的那间房子里堆放的杂物统统清空搬进后院里,然后把天花板到地面都打扫得干干净净。晚上,他和妻子陈丽梅商量着用这间空房来开办一个日用杂货铺,并说明天就去进货来卖。

陈丽梅比胡大海小五岁,是一个残疾人,她的左腿脚有些支撑不住整个身体的重量,走起路来高低不平。一直以来,她在街道办的一家福利厂里当一名勤杂工。

“你也没经过居委会的批准同意,就要先拿钱出来去进货,可万一到时候人家不让开张就麻烦了哟。”老实而善良的陈丽梅心里有些忐忑不安,担心地问道:“这么干,能行吗?”

“前怕狼后怕虎,成不了大事。”胡大海坐在屋里一支烟接着一支烟地抽着,思前想后地考虑了一晚上,最后还是下定决心了。他大手一挥,斩钉截铁地说道:“别管它,先干起来再说。”

妻子陈丽梅的担心并不是空穴来风。就在杂货店开张营业的那天下午,居委会姓李的女主任果然反剪着双手、黑着一副脸面,上门来兴师问罪了。她责问胡大海到底是经过那一级组织的同意,竟敢如此胆大包天地擅自开店卖货。见胡大海只是嗯嗯啊啊地应付着她,就是不肯关门,李主任气得拍起桌子来。她大声地勒令他马上关门,还嚷嚷着不关门就有他的好戏看。迫于居委会的权力干涉,他只好乖乖地先关了店铺。事情弄得如此糟糕,逼得胡大海如热锅上的蚂蚁团团乱转。可他仍不死心,绕尽脑汁,最终还是想出一个可行的办法:以妻子陈丽梅是残疾人的身份,挂靠在街道福利工厂的名义之下来注册开办这杂货店,其性质是属于街道集体所有制的,只是经营管理权归陈丽梅个人承包。作为交换条件,街道福利工厂不但不给陈丽梅发工资,还得反过来每月交承包管理费。就这样折腾了一番之后,胡大海家的杂货店总算是堂堂正正地开了门。

从此,每天下了班后,胡大海便急急忙忙地踏着三轮车赶回家给妻子帮忙,不是去跑进货,就是替换妻子卖货,一会儿都不闲着。就这样,夫妻俩起早摸黑地干,一心一意地把生意做下去。日子一长,杂货店里的生意也渐渐有了起色。

一年之后,胡大海把经营店铺所赚来的钱又全部投资进去,加大了经营资本,在自家杂货店旁边又租赁了邻居家的面门,扩大了经营范围和地盘,改挂起了“昆鹏糖烟酒商店”的牌子。门面一扩大,售卖的货也更多,妻子一个人实在是照顾不过来。正缺人手,陈丽梅的远房侄女唐秋燕十六、七岁,从乡下来城里投奔胡大海家,便留在店里帮工干活。尽管如此,由于每天开店时间太长了,只有两个人还是忙不过来。胡大海静下心来一合计,自己在单位里风里来雨里去的干活,挣的也就是那一点死工资,还不如回来和妻子把商店经营好划得来嘛。

一九八一年初,眼看着自家店里的生意越来越红火,胡大海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终于下决心辞去公职自己当老板了。为了方便店里的经营,他把这两家门面中间的墙壁打掉,使之合二为一,经过重新装修,又改挂出“昆鹏日用百货经销商店”的新招牌。

一九八一年以后,中央电视台播放节目的时间变得越来越长,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多彩了。每天晚上在黄金时间里,开始热播那些引进的美国、日本以及香港电视剧,如:《大西洋底来的人》、《加里森敢死队》,《血疑》、《排球女将》、《霍元甲》、《上海滩》等,这些都是轰动一时、万人空巷争看的电视剧,极大地吸引着当时国内人们的眼球。而此时在城市里,普通老百姓家里基本上是没有电视机的,人们只能到本单位去观看属于公家所有的电视机。一些单位礼堂或饭堂里通常会固定有一台十八或二十吋的黑白电视机,有专人按时负责开机和关机。在这种情况下,每天晚上往往是许多人围绕着一台电视机观看,平时少说也有几十人,有时多达上百人甚至于二、三百人。进入八十年代初,电视机这种稀有量少的

《从赤手空拳到亿万富豪(修改版)》 第15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