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第1/4页)

斐芍旅��说模�

txt小说上传分享

23,用恶意倾销占领市场

用恶意倾销,打压对手的市场,挤垮竞争对手,逼迫其退出竞争舞台。然后,乘机占领市场,并且,垄断市场,是美国资本集团打垮竞争对手的重要手段之一。

亚洲是食用油主要地区,尤其中国是食用油的用量大国。虽然,中国是个食用油的用量大国,但是,中国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一直是一个大豆出口国。可是,美国政府用财政补贴,鼓励农民积极种植基因大豆。欧洲很多国家是坚决抵制基因食品的,中国是个不反对和抵制基因食品的国家。而基因大豆从表面上看,颗粒既大且均匀饱满,出油率高,也就是从外观和出油率看,都比中国出产的大豆的质量好。而且在美国政府的农业财政补贴情况下,美国大豆前几年售价还比中国低。中国的市场一开放,当然,中国的大豆竞争不过美国的大豆,造成中国大豆原来的生产食用油企业纷纷改用美国进口大豆。致使中国农民种植大豆主要销路堵塞,价格卖不好,种植大豆不赚钱,进而造成中国农民种植大豆的面积和产量大幅度减少。一些名称完全中国化的食用油美国企业和合资企业完全占领中国的市场。中国由一个大豆出口国,此时,变成了一个大豆净进口大国。由于他们完全在食用油市场,占领主导地位,再开始提高食用油的价格。中国的食用油企业此时已无还击的能力,而被边缘化,美国企业想怎么定价,就怎么定价。近几年,国内企业对进口大豆的依赖越来越强, 到1995年以前,我国还是大豆净出口国,1997年,大豆年进口量首次突破347万吨,2000年,进口量达到1000万吨, 2005年达到2650万吨,2007年,进口大豆将超过3000万吨。随着越来越多的进口大豆飘洋过海,我国的大豆产业链正逐渐被四大国际粮商所控制。随着进口量的加大,进口大豆价格也从十年前的每吨2400元涨到了今年的3500元,涨幅高达。

用低价恶意倾销打垮竞争对手,占领和垄断市场后,再提高商品价格,赚取超额利润,还使竞争对手无还手余地!这就是美国资本集团在世界各地经常使用的杀手锏!并且,他们使用这种用低价恶意倾销打垮竞争对手的手段,往往采取比较隐晦迂回的长期战略,用市场化的方式,迫使对手无奈的自动退出市场竞争。当他们占领和垄断了某一个商品的市场后,就取得了某一个商品的定价权,才会真正的露出垄断资本家的本来面目,或者随意提高商品价格,消费者根本无力抵抗;或者压低上游企业的利润空间,因为对于上游企业来说,他们是最大的买家,上游企业不敢怠慢和得罪,往往只能忍气吞声的进行谈判,取得一些在他们早就圈定的价格范围内的极为有限度的退让。最终最大的赢家,总是那些垄断的资本集团。

中国外经贸部的一位领导干部日前说,近年来,世界经济不景气及全球贸易增长大幅回落,贸易保护主义再度抬头,令中国出口产品在外国遭遇的贸易障碍明显增加,即使加入世贸以后,这一趋势还是有增无减。

越是世界经济不景气,全球贸易增长大幅回落,用恶意倾销的手段,参与市场竞争,将会更激烈。对此,我们必须制定和采取有效的长期的应对战略,政府也应当出动出面,积极采取我们已经参加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利条件和应有的权利,进行反倾销,方可取得抵制和反对恶意倾销的效果。如果只是依靠个别企业采取小规模的且战且退的战术,必然一败涂地。

24,恶意反倾销(1)

在运用恶意倾销,打垮竞争对手的同时;反过来再用恶意反倾销保护自己,搞垮竞争对手,是美国资本集团玩弄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的另一个手段。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反倾销被美国资本集团当作又一种玩弄技术游戏的手段,作为非关税壁垒越来越被乱用,逐渐沦为美国等发达国家实行新一轮贸易保护的工具。

世贸组织的《反倾销协议》规定,一成员要实施反倾销措施,必须遵守三个条件:首先,确定存在倾销的事实;第二,确定对国内产业造成了实质损害或实质损害的威胁,或对建立国内相关产业造成实质阻碍;第三,确定倾销和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其实,在美国对中国企业的反倾销活动中,可以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案例为美国实行的贸易保护主义的恶意反倾销。这几年来的事实证明,在美国所有启动的反倾销诉讼案中,最后被判定真正是属于倾销的案例极少,所占比例百分之一二而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