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 (第1/4页)

“宝芝林”在这场战乱中也被点燃了,浓烟滚滚随风转,秋风助火势,一下子烧成熊熊烈火。烧杀抢掠干什么的都有,飞鸿和家人哪顾得上救火,还是逃命要紧。飞鸿和莫桂兰带着孩子们逃出火场,回头再望经营了三四十年的“宝芝林”,此时的“宝芝林”早已被一片火魔包围,很快就要化为灰烬。

飞鸿伤心不已,有如万箭穿心。他站在一旁久久不肯离开,浓烟呛得他不停地咳嗽,莫桂兰拉他,他还是不肯移步。

三十多年的心血,被一场无情的大火付之一炬,能不令飞鸿伤心吗?他不肯离开,莫桂兰也不便强迫他走,就扶着他离火场远一点。边走莫桂兰边安慰他说:“火已烧到这份上了,你难过也没办法呀!古人说的好,钱财如粪土,没有了钱咱们还可以再去赚,要是气坏了身子骨,那可就损失大了。”

“这个道理我当然知道,可是,这是我一辈子的心血啊!没了‘宝芝林’,今后靠什么生存?”

莫桂兰安慰他说:“药方印在咱们心里,‘宝芝林’是烧不掉的。咱们一定会东山再起的!”

莫桂兰劝飞鸿离开现场,找个地方安顿下来再说。飞鸿说什么也不肯离开,这毕竟是他生活了几十年的家呀!

经过几小时的激战,广东革命政府军终于镇压了这次商团军的叛乱。商团副团长李颂韶向政府军投降,表示愿缴械赎罪。西关地区被烧毁的商铺又岂止飞鸿他们家的“宝芝林”,昔日一片繁华的西关街,如今成为被战火涂炭过的废墟。

天亮了,断壁残垣裸露在市民们的视线中。有的人从躲藏的地方出来,望着被毁掉的家园,伤心地哭了。飞鸿是堂堂七尺男儿,望着这惨状,禁不住也落下了伤心的泪。

面对废墟,飞鸿无限伤感:“可惜,真可惜啊!刘将军给我题的字、张总督的墨宝都烧了。还有我的那幅肖像,多威风呀,也成灰烬了。以后再也看不到这几件珍贵的东西了!”

莫桂兰不停地安慰飞鸿。

很快,飞鸿的徒弟听说了西关一带火灾的状况,担心师傅及其“宝芝林”,便从四面八方赶来看师傅。见到眼前这副惨状,徒弟们一个劲地安慰飞鸿。飞鸿的徒弟邓秀琼和邓芳,最先把师傅接回家中疗养。

在徒弟家住了几天,飞鸿与莫桂兰决意不给人家添麻烦,便想出去租房住。邓秀琼对师傅说:“您要是不觉得我这太简陋,愿住多久就住多久。您现在出去,‘宝芝林’又被烧了,住哪呢?”

提到“宝芝林”,飞鸿顿时又难过得说不出话来。邓秀琼等人安慰他说:“师傅不要难过,过几天我们这些徒弟们合计一下,大家凑钱也要让你重开‘宝芝林’。”

有这样的徒子徒孙,飞鸿还有什么话可说呢?他对邓秀琼点了点头,表示自己听见了。

莫桂兰对邓秀琼说:“长期住在你这里,也不是个办法。除我们两个,还有几个孩子,这么一大堆人,弄得你们都不方便。所以我们还是去租一间房屋住吧!”

邓秀琼、邓芳等人只得依了他们。此时孩子们都已长大成人,长子黄汉林找了份事做。飞鸿便与莫桂兰租了一间小屋暂住,夫妻俩相依为命,过着清苦的日子。

次子黄汉森被害、“宝芝林”被焚给飞鸿心里笼罩上沉重的阴影,他本来是个开朗的人,经过这几件事的打击,心情渐渐变得忧郁起来。

就在“宝芝林”被烧毁后不久,其长子黄汉林又告失业,令资财付之一炬的飞鸿再受打击。经不住这一连串打击的飞鸿,终于忧郁成疾,躺在了床上。

听说师傅病倒了,徒弟们都来看望他。大家问寒问暖,有的还给他请医生来诊治。经过莫桂兰的悉心照料,飞鸿的病有了好转。但他精神上受到多次打击,他的病一直没有彻底好起来。

转眼到了1925年。广州革命政府平定商团暴乱后,广东革命根据地仍然存在潜在的危险,陈炯明乘孙中山北上之机,以7个军约六万多兵力图谋攻取广州。为了消除这个隐患,1925年1月,广东革命政府决定出师东征。3月双方在棉湖激战,革命军大败陈炯明的叛军。

飞鸿身体略有好转时,莫桂兰陪他去散心。过去飞鸿忙,极少有时间陪莫桂兰上街。有一年新春社日,飞鸿曾携莫桂兰到四牌楼一带看灯饰。那时他们新婚不久,“宝芝林”生意还不错,飞鸿对莫桂兰说:“‘宝芝林’已经办出了特色,你要把它经营好,一代代传下去。我老了,你还年轻,今后‘宝芝林’主要靠你经营。”这番话就像是昨天讲的,仿佛还回响在耳边,而如今“宝芝林”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