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 (第2/4页)

营部又使劲灌了一顿,王小京这才觉着象中暑后清醒过来一样。

一九八五年,一位副师长夜间悄悄上了那拉一个连指,这个连队断水已经五天,只有连长日夜看守着的五斤装塑料桶里还有一半水。排长来电话说有个战士胸部负伤呻吟着喊渴,请求连长给口水,被拒绝。副师长见状说,我替那个战士求你了:给他口水。连长说:那也不行,谁知道炮击还要持续多少天,不到一口水救一条命的时候谁也不能动。副师长说:那我给你下跪了。。。。。。

干渴使猫耳洞人平均一天不到一次小便,大便一般七至十天一次,长的达半个月。六号哨位的李国臣二十七天拉不下大便了,卫生员给了药,吃了也不拉,后来军医又给药,总算拉出来一点点,象羊屎样的小粒粒,敲得罐头盒当当响。八班长胡玉海说,每次大便,都火辣辣地疼,拉不出来,拉一次就象上一次刑,小便也特别难受,一次尿十多分钟,老不出来,也是火辣辣的象有根烧红的铁条在捅,出来一点点,疼得要命,还带着血。。。。。。

在战区北面的石林风景区,小摊上有贝类化石出售,二元一个,旁边的说明文字上写着:这是形成于两亿七千万年前二迭纪的化石,这些化石也说明,那时候云贵高原是一片汪洋。。。。。。

化石是保存在岩石里的生物遗存或印痕,是一部写在石头上的书,它纪录下了亘古以来生命的历史。

人能变成化石需要多少时间?我们的远祖北京人就是化石。那是五十万年。现代科学技术已经能够把这个过程缩短到大概只用五十万分之一秒。在日本广岛爆炸的那颗原子弹,以其超高温光副射,瞬间之内就将人的最后体态投印在花岗岩上面而人体化为一缕青烟,这或许是年代最近的化石——保存在岩石上的生命印痕。

也许将来会有一门猫耳洞考古,那时人们或者能用更先进的手段破译和提取这些封固在红土之下岩层之中的生命活动的信息。后人们也许大惑不解:自称已经到了高度文明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人类,居然还有猫耳洞人,居然还有这样恶劣的生存环境和生命状态。同时后人也许会对先人们那肃然起敬,生命弹性被压缩到如此近于零的程度,在等同甚至低于动物的条件下,猫耳洞人所体现的生命力的坚韧和顽强,令人叹为观止。

15。一日长于百年

一个学生官说,到了猫耳洞里,才真正知道什么叫度日如年。六十秒才一分钟,六十分钟才一个钟头,二十四个钟头才一天,一天八万六千四百秒,就那么一下一下地,一秒钟都掰成了八瓣过。您别笑,我这不是夸张,还不止八瓣。真的,我们掐着表数过,一分钟数六十遍,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最后全阵地二十三个,有二十二个达标,就四班长是结巴,怎么也数不快。倒也不错,开展这项活动,先分头练了半天,第二天测验评比又进行了半天,两天里弟兄们都有了事儿干。

你要想尽一切办法让战士们有事干,东山一位交防师长对接防的团政委说,要不小伙子们一个个非闷傻了憋出病来不可。

李海欣高地的八班长吴洪亮,在猫耳洞中精读了《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合订本。猫耳洞有什么可看的呢,通常,弄好了一个洞里也许有一本半本旧杂志。在捐赠给新一代最可爱的人的精神食粮并且能发到猫耳洞中的书里,有五十年代的杂志,有六十年代的小学课本,还有批林批孔的小册子。而猫耳洞无法提供读书的环境和心境,许多洞一天平均不到一支蜡烛(白天封闭洞口,大部分洞里和夜间一样漆黑一团),再加上那气味那闷热那干渴等等,就是把古代所谓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的呆子弄到猫耳洞来,保准他半页纸也看不下去。

请看下面这一堆汉字——

服口勿剂身洁用外感快之怡神爽气后浴有即部各体身等沟股腹部阴会下腋及上肤皮的洁清后净控在扑粉药的中包用包干打开使性次一部各体身控揩的下面上自巾夹药浸出取包湿开打。。。。。。根本无须破译,全过来读就明白了。八七年夏季,部分猫耳洞用上了一种微型浴包,擦身可降低皮肤病发病率。上段汉字即为倒念之浴包说明。说明书共二百八十六个字,光我们采访中就碰了十来个对之倒背如流的猫耳洞人。

人总得找点儿事干。

古往今来多少人悲叹时间飞逝人生苦短,多少人呼唤珍惜时间热爱生命,但在猫耳洞,猫耳洞人却憎恨时光之舟太慢,巴不得有什么法子能挥霍时间。指甲一天剪十遍,每次剪得越少越好。一块表一天拆上它十几遍。洞里有十个弹药箱,每天摆一个样式,一个月三十一天不重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