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第1/4页)

こ潭樱�胝虺ぞ龆ǎ俊贝夯ㄋ担骸坝媚募夜こ潭油耆�赡愀涸穑�鍪裁次侍庖彩悄愀涸稹!绷�撸���疽玻蝗陶撸�轮�饕玻磺谡撸�怪�疽病�

对乡镇企业的项目调查,春花也是心中无数,拿不出什么好办法,但又不能不办,怎么办?春花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也就在艰难的推进中,朱勇超和莫友科因项目选择上发生了分歧,一个要上轧花厂,一个要上榨油厂,两人互不相让,矛盾尖锐致使工作陷入瘫痪。

春花知道了他们之间的矛盾。一天带着他们察看厂址,路过了管鲍分金亭,就把他们带到亭子前,给他们讲了管、鲍分金的故事。

昔时齐国有管仲,鲍叔牙,两个自幼以贫贱结交。后来鲍叔牙先在齐桓公门下,信用显达,但他举荐管仲为相,位在自己之上。两人同心辅政,始终如一。管仲曾感慨万分,说:“吾尝(曾经)三战三北,鲍叔牙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吾尝三仕三见逐,鲍叔牙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遇时也;吾尝与鲍叔牙谈论,鲍叔牙不以为我愚也,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与鲍叔牙为贾,分利多,鲍叔牙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所以古今说知心结交,必用“管鲍之交。”

春花说:“你们都是外地人,可能不了解这个分金亭的故事,春秋时期,管仲和鲍叔牙合伙经商。一天,他们来到奔牛镇,巧遇路边有一根闪闪发光的金条,但谁也没有去争,而是互相谦让。怎么办?就坐等失主。等了好长时间,不见有人来找。他俩就要从人看守,自己到附近村庄住下。从人见主人离去,心生歹意,欲取金逃走。谁知刚弯腰,金条变成一条毒蛇向他扑来,吓得他落荒而逃,恰逢一老农路过此地,连忙挥锄头将蛇截断。第二天,管仲、鲍叔牙来到原处,不见从人,只见金条断为两截,恰巧那位截断金条的老农又路过此地,说:“天赐黄金,何不分取。”鲍叔牙将长的一节分给管仲,自己留了短的一节,管仲坚决不受。此时他们想到,天赐黄金于地,应归于当地百姓。结果将两截金条分别送给了附近两个村落的农民。后人为了纪念此事,就建了“管鲍分金亭”。这是2600多年前的事了。

管仲、鲍叔牙后来都成为战国时齐国的名相,“管鲍分金”已成为成语,用来说明知心好友,相互信任,不计得失,情谊深厚。

你们都是大学文化,管鲍分金自然晓得。今天我们是为了一个目标,走到一起了,在一起工作就是缘分,能有什么问题不能协商解决呢?办工业是一个全新的工作,这个担子历史地落在我们肩上,只有齐心合力,集大家的智慧和社会的力量,我们才有可能完成任务。现在全镇人民都在看着我们,甚至全县人民都在看着我们。”

春花声情并茂的一番话说得田勇超和莫友科面有愧色。

春花叫他们共同把两个项目论证报告写好,交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在随后的讨论中又引起热烈的争论……

十八章 处处留心皆学问 虚怀若谷是品德

敬老院的院墙拉好了,三排宿舍整整齐齐坐落在大院北部,整个大院形成了北居南园格局。食堂厕所正要动工,可是资金却少了一大块。李副镇长只好硬着头皮,向春花作了汇报,春花仔细询问了资金使用情况,问了还差多少钱,李副镇长说还差7万元。

春花没有办法只好向张书记求援。

春花带着李副镇长找到了张书记,张书记一看到春花就非常高兴,满脸笑容,握着春花的手久久不肯松开。春花向张书记汇报了全年的工作规划,谈到建敬老院资金还有空缺时,张书记立即拿起了电话,找到了民政局长,要他到奔牛镇去一次,了解敬老院的具体情况,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困难。随后又打电话给分管民政的王副县长,要他多关心奔牛镇敬老院的事。

打完电话,张书记望着春花说:“怎么有点瘦了,是不是工作压力太大呀?”

“总想把事情办得好一些,快一些,总有点力不从心的感觉。”又说;“有时急得饭吃不下,觉睡不好。”

“要抓大事,抓关键处,不要事必躬亲。”张书记盯着春花的脸说;“要想得宽一些,不着急,慢慢来。”

张书记又关心地说:“要加强学习,特别是走上领导岗位以后,更要注意学习,善于总结。要不断探索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正确决策,少犯错误。

以前你是在学校学的是书本知识的,现在就要在社会中学习社会知识了。社会是个大舞台,也是个大学校,从某种意义上讲社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