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部分 (第1/4页)

这么多人。

想到这里,她又说了一句,“我只是有些紧张,没有生病,不会影响上台。”她是因为想起了往事,曾经,她和父亲一起出席皇宫的宴会,那时,她是高高在上的官家小姐,是客人,坐在台下欣赏着戏子的表演,如今,她已经沦为在台上为贵人表演的戏子。

巧莹的心中一阵难过,深深地低下头。

因为早到两个时辰,阿杏他们就多了这两个时辰打点行装道具。等下午管事太监来时,他们已经准备好一切,省下不少时间。

管事太监着人检查他们的行装道具,并没有发现什么可疑,然后阿杏递上孝敬的银子,管事太监将银子在手上掂了掂,轻轻一笑,说:“准备好了便跟本公公去天音阁。”

天音阁三重檐,台基高1。2米,通高20。71m,总面积约700平方米,卷棚歇山式顶,覆绿琉璃瓦黄琉璃瓦剪边,一、二层檐覆黄琉璃瓦。阁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与南边五开间扮戏楼相接,平面呈凸字形。上层檐下悬“天音阁”匾,中层檐下悬“导和怡泰”匾,下层檐下悬“壶天宣豫”匾。内有上中下三层戏台,上层称“福台”,中层称“禄台”,下层称“寿台”。

台对面的阅是楼分为上下两层,是皇帝和后妃看戏的地方。东西北三面都用两层圈楼围绕,宫女和大臣可以在两侧楼的廊下看戏。

因为表演的是平常的家庭剧,没有那些神怪与打斗的戏,所以三层戏台中只会用到中间的“禄台”。

管事太监姓李,他一边带着大家看周围的环境一边说着各种各样的规矩,比如不能直视皇上与众位娘娘,戏中不能有任何不雅的动作,比如打哈欠,打喷嚏,流眼泪等,演戏时声音要洪亮,最后要磕头恭送皇上与众位娘娘,直到他们离开天音阁才能起身等等……,一连串下来,李公公气都没喘一口,可见这些规矩他已经烂熟于心。

阿杏和演员们听得头发胀,还好她之前已经吩咐负责上府表演的管事在旁用笔一一记下来。要不然,她还真不一定记得了这么多。

李公公说完,歇了一会,旁边立刻又小太监送上茶水,他喝了一口茶,然后抬起头,眯着一双细长的眼睛看着阿杏说:“这两年的丰收让皇上很高兴,如果你的戏中有这方面的内容,皇上一定会龙心大悦!”他微微一笑:“这句话是本公公送给你的,你会做人,本公公也不会亏待你!”

阿杏心中一喜,连忙向李公公行礼致谢,又奉上银锭子两枚。李公公眼中的笑意更深。

接下来的时间里,舞台师傅开始布置舞台,李公公特意叫几个小公公帮忙,这里的人对于布置舞台都是能手,有他们的帮忙,不但可以加快速度,也更加的牢固。对于这些帮忙的小公公,阿杏都有一一打点。

一个下午就将舞台布置好,当晚大家吃了一度丰富的晚餐,在温暖的房间里舒舒服服地睡了一晚。这些可都是阿杏银子的功劳。曾经有入皇宫表演的戏班,只知道孝敬大公公,却对这些小公公不放在眼里,结果晚上的炭火不足,稍微着了凉,结果上台的时候,打喷嚏,流鼻涕,自然让皇帝厌恶,虽然不至于丢了性命,但一顿板子就是少不了的,还从此丢了名声。戏班说是晚上着了凉,小公公们大呼冤枉,还让大家看炉子里的炭灰。炭灰自然是足的,这些小公公,才不会让人抓到把柄。

张昭的提点可谓是帮了阿杏的大忙。

当晚,阿杏根据李公公的话,临时加了几句歌功颂德的台词进去。那个皇帝不喜欢听到赞扬自己功绩的话,正好最近两年大丰收,百姓丰衣足食,这种马屁就正好能拍到点子上,一点都不会显得虚伪做作。

阿杏不禁想,这李公公的孝敬银子给的真值!

第二天一早,阿杏让大家复习了所有的规矩,然后便来到天音阁开始彩排。用了一天的时间熟悉了天音阁的舞台。大家对于明天的表演都信心满满。

很快便到了12月30日,除夕

这天,大家都起得很早,人人脸上是凝重的神色,前两天的轻松写意荡然无存。阿杏知道,这是大家怯场的表现,大家虽然有很多次上府表演的经验,可是这次的府可不是一般的“府”这里是皇宫!是皇帝的家!能不紧张吗?

可是一味的紧张只会影响大家表演的情绪,阿杏便开玩笑似的说:“如今我不紧张了,没想到你们却紧张起来了!”

大家勉强笑笑。可是很显然,这句话并没有减少大家的紧张感。

阿杏收敛了笑容,正色道:“这里曾经有无数的戏班,有无数优秀的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