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1/4页)

狂乱的黄巾贼中,刘辟神色复杂,向身边的杜远道:“伯齐不愧为名门之后,颇有马伏波遗风啊。”

杜远眸子里有幽芒一闪而逝,冷幽幽地说道:“经此一役,马伯齐在军中之声威只怕会盖过督帅您呀,假以时日,恐三军将士只遵马跃号令,而不服督帅调谴哪。”

刘辟神色阴沉,两道浓眉已经蹙紧,望向马跃的目光变得越发复杂了。

……

西鄂…白龙滩一役,黄巾贼赵弘、刘辟两大集团伤亡惨重,刚开始内讧的时候,两军相加有将近10万人,可等他们前来宛城投奔张曼成的时候,所有人加起来也不足3万了,这其中有逃跑的,有被杀的,有投降被官军枭首的,也有死于内讧的,更多的则死于白龙滩恶战,光是董卓的西凉铁骑,就给黄巾贼造成了至少1万的伤亡。

反观官军方面,除了董卓的西凉铁骑伤亡惨重,别的单位几乎没有伤亡。

……

夜色深沉,宛城太守府里***通明,南阳黄巾大首领张曼成正在设宴款待各路大小头目,既是为了庆贺击退官军,又是替赵弘和刘辟两家和解,这会儿酒席上已经是一团和气、繁花似锦,可暗地里却仍然勾心斗角、暗潮汹涌。

听人说起马跃在白龙滩的神勇表现,张曼成耸然动容,奋然道:“不想我南阳黄巾军中竟有如此英雄人物,快唤来一见!”

刘辟从席位上长身而起,冲张曼成拱了拱手说道:“大督帅,末将这便去唤来。”

……

宛城城南,刘辟军营,马跃正在打点行装。

白龙滩一战,他凭借一己之力独挽狂澜,改变了整个战役的结果,他不但救了刘辟一命,还拯救了几乎整个南阳黄巾!现在,他已经不再欠刘辟人情了,终于可以问心无愧地离开了。现在也的确是时候离开了,跟着刘辟这草包,只能和黄巾贼一起灭亡。

要想在汉末三国这个乱世生存下去,你最好不要和黄巾贼扯上太多关系,这是属于地主豪强、世家门阀的时代,当反贼是没有活路的!最好的选择当然是像曹操那样当个有实力的军阀,至不济,也要找个颇具实力的军阀去依附。

所以,当可以和黄巾撇清关系的机会摆在马跃面前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离开!

“大哥,我们真要离开吗?”陈敢疑惑地望着马跃,“那妍姐姐怎么办?不带她一块儿走吗?”

陈敢虽未成年,却已经知道了刘妍和马跃之间那暧昧的感情。

“那不是你应该关心的,带好你弟弟,路上别走丢了!”

马跃目光冷漠,他不是西楚霸王,所以没有资格儿女情长!更何况他对刘妍还谈不上什么感情。现在他唯一关心的就是赶紧离开刘辟军营,撇清和黄巾贼的所有关系,然后再找个安全的地方安顿陈敢兄弟,完成陈叙的遗命。

等做完了这两件事,马跃才有时间和心情去想办法如何让自己活得舒服些,滋润些,他不习惯欠人人情,那就跟欠债不还似的。

第十一章 离去

西鄂,原刘辟军营,现在已经成了朱隽的官军大营。

夜色如墨,朱隽的帅营迎来了一位神秘访客,此人面如冠玉、仪表不俗,一袭青袍、姿态潇洒,赫然正是南阳太守秦颉。黄巾大起义爆发之后,秦颉守城不力居然丢了郡治宛城,但由于朝中深厚的人脉,破例获得了戴罪立功的机会。

甫进营门,秦颉就拱手朗声道:“下官听闻将军今日在西鄂…白龙滩大破黄巾,斩首十万余,特来祝贺。”

今日官军在西鄂虽胜却只是击溃战,在白龙滩也说不上胜利,斩首更不及三万,可让秦颉这么一说,朱隽便知道他是有意要替自己虚报战绩向朝廷邀功了。

朱隽微微一笑,犀利的目光锁定秦颉,朗声道:“黄巾贼势浩大,隽未至南阳前尚且不知,到了南阳之后才知局势已然糜烂至此,在如此险恶的局势之下秦大人却仍能坚守职责,以身犯险,实堪称地方官员之楷模。”

朱隽投桃报李,这么一说,也是有意要替秦颉丢了郡治宛城之事向朝廷开脱了。

言罢两人相顾大笑,表情暧昧,经过这么短暂的言语交锋,两人已经对对方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朱隽看来,秦颉此人深谙为官之道,难怪能够打破大汉朝惯例,在丢失郡治之后却没被革职查办;在秦颉眼中,朱隽能征善战,颇得将士爱戴,却又八面玲珑,深受朝廷器重,并非只是一介武夫,是个值得交往的人物。

两人心中各自有了计较,这才言归正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