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1/4页)

嫠屠吹慕艏鼻楸ā�

黄蓉看了书信,对耶律齐道:“时隔十年,蒙古再次侵宋,此事非同小可,事不宜迟,齐儿,咱们得赶紧回桃花岛通知你岳父。”耶律齐道:“但是二妹她”黄蓉一摆手,叹道:“随她去吧,军情要紧。”

一行人急急赶回桃花岛,向郭靖等人报了军情。郭靖闻知蒙古大军再度南侵,登时心急如焚,命全家老小立即收拾行礼,火速离了桃花岛,赶往襄阳助守。此后五年之中,郭靖一家俱在襄阳相助守城,并且数次大败蒙古大军。然而南宋皇帝昏庸无能,朝廷之上奸相当政,对襄阳战况充耳不闻。

襄樊两城被蒙古大军围困五年,终因粮草告尽,无兵救援,两城相继失守,郭靖一家老小尽皆殉国。襄阳一破,南宋也因此而灭。此乃后话,暂且略过不提。

且说郭襄离了桃花岛,心中想道:“我游遍了中原大地,连终南山古墓也进去过了,仍是找不到杨大哥夫妇。何不妨去西域一带寻寻看。”郭襄打定了主意,便进了嘉兴城,买了匹白马,一路朝西而去。

一路上走走停停,约两个月后,郭襄进入了四川境内,这一日,远远地瞧见一座大山,耸高入云,极是雄伟。问路人,方知乃是峨眉山。郭襄想道:“李太白曾有一诗云:‘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说的便是这峨眉山了。”当下骑了白马,信步朝峨眉山行去。

进得山中,但见重峦叠嶂,古木参天。万壑飞流,水声潺潺,当真别有一番洞天。郭襄心中欢喜,跃下马背,在路旁随手摘了一朵兰花,闻了闻,但觉幽香入鼻,甚是清爽,一时兴起,将这朵兰花别在了头发上。

郭襄牵着白马,继续朝着山上走去,一路上景色秀丽,美不胜收。行到山腰之处,但见涧深谷幽,云雾缭绕,山峰忽隐忽现,便似神仙境地一般。郭襄心想:“天下群山,当以此山最多云雾。”

正观赏间,忽听不远处传来一阵歌声,郭襄驻足静听,只听那歌声唱道:“春翦绿波,日明金渚,镜光尽浸寒碧。喜溢双蛾,迎风一笑,两情依旧脉脉。那时同醉,锦袍湿、乌纱欹侧。英游何在,满目青山,飞下孤白。片帆谁上天门,我亦明朝,是天门客。平生高兴,青莲一叶,从此飘然八极。矶头绿树,见白马、书生破敌。百年前事,欲问东风,酒醒长笛。”

歌声清亮悠雅,郭襄不由听得如痴如醉,心道:“真一首好词。”遁歌声处寻去,转了一个山弯,郭襄定睛望去,只见云林之处,一位樵夫正在那儿一边砍柴,一边高声吟唱。郭襄暗暗称奇,开口便叫道:“这位大哥,好一首动听的词歌,不知可不可以教我。”那樵夫一听到人声,立即停下了手中的活儿,见到郭襄,便大声笑道:“大姑娘,我在这唱歌解闷,倒叫你见笑了。这首歌乃是山上普贤寺的观心大师教我的,你要学就找他学去。我这还有些活儿要干,实在无睱教你。”

郭襄听罢,笑道:“无妨,你忙你的,我去找这位观心大师,多谢了。”说完,牵了白马,一人一马,继续往山顶行去。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

………【第五章 佛缘(一)】………

郭襄牵着白马,委折而上,顺着山道转了个弯,遥见一处寺庙,黄墙红瓦,规模颇大。郭襄来到寺庙近前,便见寺门上挂着一个横匾,上书“白水普贤寺”五个大字。然而此时寺门紧闭,也不见有香客来往,显得甚是冷清。

郭襄上前敲了敲寺门,片刻之后,寺门依呀打开,一个灰衣和尚探出头来,见到郭襄,脸露奇怪之色,说道:“本寺香火暂不对外开放,恕不待客,女施主请回吧。”说罢,便要把寺门重新关上。

郭襄轻轻将手掌按在寺门上,那和尚用力推了半天,却怎么也不能把门合上,那和尚大奇,望着那扇门自语道:“这门恁地作怪,方才还好好的,是不是被什么东西卡住了。”郭襄在一旁卟哧地笑了一声,问那和尚道:“请问观心大师在不在?”那和尚奇道:“你找我师傅么?他在里面,不过我师傅向来不怎么喜欢见外客。你有甚么事,跟我讲也一样。”

郭襄道:“你会唱词么?”那和尚一愣,道:“唱甚么词?”郭襄轻轻地哼了几句适才樵子唱的词歌,那和尚登时叫道:“啊,这是我师傅经常唱的。”郭襄喜道:“我就是来找你师傅学唱这首词的。”那和尚迟疑了一下,道:“本寺非开放香火之日,是不接待外客的,尤其是女客。”郭襄道:“那叫你师傅到寺外来教我也行呀。”那和尚挠了挠头,道:“这个么,那我要问一下师傅了,你在门外稍等一会。”说罢,门也不关,转头便往寺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