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1/4页)

还有一次,王羲之为了考验小王献之书法握笔的功力,故意偷偷的在他身后抢他的笔,居然抢不掉。可见自小这太守大人写字的功力便非常人可比。

正乱想间,只听得门口婢女道:“太守大人到了。”父子二人忙整衣冠面对厅门。王太守后面跟着玉润小姐笑容满面的进来。

韩庸父子见礼,落座后韩庸道:“听闻大人昨夜府中来了些宵小之辈,看大人气色,必是无碍了。”

“哈哈哈,我哪有那么容易被刺杀的,有劳诸位挂怀。”王太守打着哈哈道。

“那便是极好,实在是我吴兴士民之幸。”

两人有一句无一句的聊着些无营养的客套话。韩暮听着气闷,不由得打了声哈欠。王太守看到韩暮打了个超级大哈欠转头微笑着道:“韩贤侄是否觉得气闷的很?”

“正是如此”韩暮直截了当的回答道。玉润小姐睁着大眼不能置信的看着他。

“暮儿不得无礼。”韩庸吓坏了,忙喝止。“还不向太守大人陪……”

王献之伸手制止住韩庸后面的话,脸上笑容不改道:“其实我和韩贤侄一样,也觉得很无聊。只是我不能像韩贤侄这般直截了当罢了。”

众人愕然当场。韩庸老爷几乎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了。

看着众人的表情,王太守大笑不已。韩暮也跟着笑起来。厅中气氛轻松起来。

“依着贤侄的意思,说些什么才不会气闷呢?”王献之饶有趣味的问道。

韩暮想了想道:“来的目的是看望大人,既然大人无恙,又不被刺客所惊扰,那么此事便已不用再提,毕竟刺客是谁,为什么而来,都不是在下父子该问的。”

王献之微笑不语。韩暮续道:“要谈就谈些大人感兴趣的东西,譬如书法如何?”

厅上诸人都怔住了,和王家人谈书法,对路!然而谁敢谈呢?鲁班门前耍大斧,孔府门前卖书,这不是自取其辱么?

文科出身的韩暮可不是吃素的,老爸老妈都是大学教授,都是一笔好字。韩暮耳濡目染对书法也略有研究。虽然上不得台面,但是谈谈说说也未尝不可。韩暮知道,引起别人谈话兴趣的办法无非是投其所好一途。同王太守谈书法便如和商人谈赚钱,和色鬼谈美女一样都是兴趣所在,只是平日未曾有人敢在对方熟知的领域信口雌黄罢了。

王献之眼露异色,兴趣更浓;除了自己的父亲王羲之外,他还未曾真正的和别人谈论过书法,今天这毛头小子要和自己谈谈书法,这叫他如何不感到惊呀。

王献之呷了口茶道:“那么,韩贤侄,我们便开始吧。”

好几双眼睛盯着韩暮,韩暮心里有点发虚。但是既然已经说出去的话,打死他也不会收回了。韩暮镇静下来,起身缓缓踱步走到花厅墙上挂着的几副字前边端详起来。一个十七岁的少年故作老练的样子真的有点可笑。厅上几个人各怀心事的看着他。

“大人,您最满意的是您的行书么?”韩暮忽然问道。

王献之笑了,饶有趣味的反问道:“贤侄以为呢?”

韩暮道:“大人的行书蜚声当世,比起尊亲王公来似乎也不逞多让。”

韩暮所说的王公就是王献之的父亲书圣王羲之。王献之面不改色,示意韩暮继续说。

“当世之人评价之语,想来大人心中自有衡量。在下斗胆便直言不讳了。”韩暮横下心来要放厥词了。

“请讲。”

“在我看来这话也不尽然”韩暮此话一出口,韩庸老爷大惊急忙用眼剜他。玉润小姐也惊异的张着小嘴发呆地看着他。韩暮有些尴尬,偷偷看着王献之。

“本来就是谈天论地,贤侄只管说;老夫还没到听不得坏话的地步。”王太守不以为忤“说下去。”

开弓没有回头箭,韩暮牙一咬续道:“尊亲王公王大人的行书乃是当世一绝,若说有人能超越他,只能是笑谈。在下曾有幸观王公所书之《兰亭集序》摹本,从意韵上来看当得起行云流水,潇洒飘逸八字考语。从技巧和笔画上看当得起骨格清秀,点画遒美,疏密相间,布白巧妙这十六字考语。这种书法技艺若想超越,简直是比登天还难。”

众人见他侃侃而谈,点评之准确,见识之不凡心里俱想:这小子还真有点邪门。

“王公之草书我只看过《初目帖》摹本,若要我来平的话当得起,飘若游浮云,矫如惊龙。早已出神入化,自成一家,王公各种字体都已经自成风格。所以我说大人怕是超不过王公的成就了。”韩暮续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