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1/4页)

了后秦的姚兴,又因姚兴和拓拔族通好而反了姚兴,还灭了自己的岳父没弈于,他对付姚兴那招有点像姚兴他老爹姚苌对付符登的那一套,没完没了的游击战差点拖死了姚兴,想必姚兴的心里真是此恨绵绵无绝期啊!《晋书》上说他是‘身长八尺五寸,腰带十围,性辨慧,美风仪’总结下来就是帅哥一枚,但是思想境界就不够高了,按照姚兴他老弟的评价就是贪婪成性,举止轻浮,对上级傲慢无礼,对下级心狠残暴,反正也不是什么好鸟。”黄白如数家珍地说,因为花生极度崇拜这类诸如秦始皇、赫连勃勃之类的霸权人物,有事没事就当讲故事一样把这些人的生平说给他听,久而久之就算不看书,黄白也能说个大概。

“那我简单跟你说一下白城子的历史,根据《太平御览》记载,当年赫连勃勃游览契吴山,看到这片美丽的景色,不禁大叹道‘美哉斯阜,临广泽而带清流……’于是就惦记上了这边地方。在凤翔元年,也就是公元413年,征发岭北的胡汉各族在朔方一带耗时五年修筑新城,以表示他统一天下,君临万邦的霸气。据传用来筑城的土都是用米汤和羊血煮过的,而且他的心腹大将叱干阿利在验收工程的时候如果利器能锥进去一寸就把负责施工的人杀掉连同尸首重新筑起,因此史料上的记载都是‘其城土色白而坚固,硬可砺斧’,北魏时候,太武帝拓跋焘破了统万城想毁掉它,但是因为太过坚固而不得已放弃了,后改称为夏州。”

第二章 白城子(4)

“如果叱干阿力活到现在能当质量监督局局长,那绝对不会再有豆腐渣工程出现了。”黄白听得津津有味,“接着说,然后呢?”

“既然你了解赫连勃勃的生平,那他建立大夏的过程我就不啰嗦了。赫连勃勃有一位心腹叫叱干阿力,此人也是非比寻常,善于建城练兵以及冶炼兵器,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对赫连勃勃是忠心耿耿,验收统万城的残忍方法就是出自他的构想。有一天这位君主无聊地问他的部下叱干阿力,‘我如何才能让后世记住我和我的统万城以及我的万世功勋呢?’叱干阿力也无法回答,看着赫连勃勃苦恼的样子,他决定好好想想。小白,你应该知道玉的发展历程,十六国之前,玉的发展很是鼎盛,为什么一下子忽然衰落了呢?”

黄白摇摇头,这不是他研究的事,历史学家把这个现象归结为战争因素,玉属于生活附属品,十六国的百姓连饭都吃不饱,时刻准备着掉脑袋,还有什么心思去雕琢玉器。

“就算是百姓不带玉,那些王公呢?财富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他们不可能也不佩玉吧?真正的原因是,玉都被赫连勃勃征走了。叱干阿力手下有个文臣叫王成轩,他向叱干阿力进言,想要永垂不朽,就要建造一个让后世侧目而且永远流传下去的宝库,叱干阿力觉得这个想法不错就上书告诉了赫连勃勃。于是每一次大战后的战利品都被源源不断的送进宝库,这时候赫连勃勃又觉得缺少最珍贵的震世之宝,在叱干阿力的建议下赫连勃勃决定用玉以10000:1的比例做成一个统万城的模型,就算以后统万城被敌人焚毁,被黄沙湮灭,只要玉统万城在,后人就知道他曾经建立了一个多么伟大恢弘的王朝。”

“我觉得这不太可能,怎么会有那么大块的材质给他去做玉统万城?而且你以为做那么大工程的玉器就跟捏个橡皮泥一样容易吗?”故事果然是故事,黄白一点也不相信,太过荒诞无稽了。

“世界这么大,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呢?”刘荣一句话噎得黄白说不出来,言下之意就是没有什么不可能,只是你孤陋寡闻。

“那么,建成了吗?”黄白按捺不住,问了出来。

“当然建成了,如果没有建成也就不会有那么多后世的故事。公元425年,赫连勃勃这个戾杰枭雄只在西域大夏国做了十几年的帝王梦就阖然长逝了。赫连勃勃的儿子们经历了一段兄弟阋墙后,最终由赫连昌继位,遗憾的是承光二年北魏攻夏,次年占领了统万城,承光四年北魏攻上邽,会战中赫连昌因马失前蹄坠地而被生擒,也就是428年,大夏灭亡了。”

“这又关我父亲什么事呢?”黄白不解。

“大夏灭亡之后,赫连昌经历和拓跋焘的一段蜜月时期后叛魏西逃,而后被抓获格杀,从那以后史笔就再未曾浓墨重彩地描绘过匈奴人,人人都以为匈奴人就这样灭亡了,成了历史名词,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赫连昌曾经有个很宠爱的女人,那个女人在统万城城破时跳楼自杀了,她留下了两个孩子,两个孩子在战争中被送出城去,一人拿着一块玉佩,这块玉佩就是打开赫连宝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