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 (第1/4页)

狼坝幸皇�猓�峡獭袄⑹�狻比�帧6�涠潦榈兀�蛑久�蛔郴谔茫�

中国人向来是喜欢小说胜过历史的,比如对诸葛亮、杨家将、岳飞、陈世美,这些人物在小说中的形象与现实中的真实人物距离是非常大的!

易中天的品读三国,其实是解构小说里的人物,让人们看清这样的距离,但是他只是告诉了人们《三国志》与《三国演义》的距离,并没有什么创见,只是那些不经常读书的人才感觉恍然大悟,其实罗贯中先生能不知道这些吗?

小说就是小说,品读小说还是应该从文本品读。固然,从还原历史这方面去品读是一个角度,但绝不是主要角度,所以听听可以,如果大家都去效仿,那就是迷途了!

如果用易中天品读三国的方法去解读《红楼梦》,就是行不通的。因为《红楼梦》是春秋笔法,大多人物与事件都是象征描写,易中天这种品读方法对于这种春秋笔法是无能为力的!易中天和于丹一样是聪明人,所以不碰《红楼梦》,而周岭与马瑞芳,聪明将被聪明误,真是霸王硬上弓也!

所以我们品读香君,也不可以考证太多的细节,应该从小说戏剧的角度多理解其精神!

侯方域失节,李香君守节,才是《桃花扇》主旨,也是《红楼梦》所云:男人如泥,女儿似水!

当吴梅村进京,升级为国子监祭酒的时候,情人卞玉京熬过一小段不幸的婚姻后,隐居无锡,真是男子“禄肥”,女子“红瘦”。

当钱谦益投降满清后,柳如是红杏出墙,又何尝不“如是我闻”?!

倒是江左三大家之一的龚鼎孳“送我上青云”后,其小妾顾眉也成了一品夫人,所以和《红楼梦》宝钗很相像,是《红楼梦》作者一大讽刺也,哪里是什么完美女子!

3。钿盒金钗浑抛却:董小宛(1)

要说谁是《红楼梦》历史影射最迷离的人物,莫过于董小宛,因为其生平存在巨大争议,而“是否入宫”更是成为历史学家与才子作家关注的焦点。

一些中国作家与中国学者在《红楼梦》面前蒙羞,就是因为有些作家不大了解历史,而有些学者又不了解小说技巧。所以,小子的个人观点是:要打通“文史二脉”,才能解读《红楼梦》,看清董小宛的“真与假”。

(1)小宛的初恋是梅村

董小宛,金阊(今苏州)人,名白,字小宛,又字青莲,别号青莲女史,名字因仰慕李白而起。她是秦淮八艳里年龄最小的,无锡市博物馆里至今还藏有她15岁时作的一幅《彩蝶图》。明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嫁给人称“美少年”的冒襄为妾。黛玉对宝玉说:孔子尝学琴于师襄,一弹而知音!就是此意!

冒襄是“复社四公子”中人,字辟疆,号巢民,又号朴巢,江苏如皋人,冒襄自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于夫子庙联名愤书《留都防乱公揭》,痛打阉党余孽阮大铖之后,名扬复社。

当时冒襄的朋友张潮(可能是花底闲人)的《虞初新志》卷三中,记载了冒襄与董小宛之间的故事。关于冒董故事,写的更详细的是张明弼的《冒姬董小宛传》。而吴伟业的《梅村家藏稿》对董小宛之死的描述,显然带有传奇色彩,又有一句“可怜千里草”的诗,误导了很多人相信董小宛是顺治之妃董鄂妃,而且几乎成为当时的历史定论!

其实,小宛的初恋是梅村,婚配是冒襄。可惜不能见两个才子为她比赛祭文!

梅村为小宛共作过十首诗,殷勤处不下卞玉京!其中的《题冒辟疆名姬董白小像八绝》最艳:

珍珠无价玉无瑕,小字贪看问妾家。寻到白堤呼出见,月明残雪映梅花。

念家山破定风波,郎按新词妾按歌。恨杀南朝阮司马,累侬夫婿病愁多。

乱梳云髻下妆楼,尽室苍黄过渡头。钿盒金钗浑抛却,高家兵马在扬州。

江城细寸碧桃春,寒食东风杜宇魂。欲吊薛涛怜梦断,墓门深更阻侯门。

《诗序》曰:“夫笛步丽人,出宝珠之女弟,雉皋公子,类侧帽之参军。名士倾城,相逢未嫁;人谐娇婉,时遇飘摇。则有白下权家,芜城乱帅;阮佃夫刊章置狱,高无赖争地称兵。奔进流离,缠绵疾苦;支持药里,慰劳羁愁。苟君家免乎?勿复相顾;宁吾身死耳!遑恤其劳。已矣夙心,终焉薄命;名留琬琰,迹寄丹青。呜呼!针神绣罢,写春蚓于鸟丝;茶癖香来,滴秋花之红露。在轶事之流传若此,奈余哀之恻怆如何!镜掩鸾空,弦摧雁冷;因君长恨,发我短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