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我们来聊一聊 (第1/2页)

好书推荐: 得道长生

宣室殿门外,

李严面对着缚身跪地的王凌,脸上有着怎么也掩饰不了的得色。他自负胸怀青云志,不甘宛城一小小郡吏。所以,接到陈震的书信后,他便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不过,那些宛城之战毕竟甚有瑕疵。他想不到汉军天子竟那般快速便攻陷了宛城,以至于那时只秘密联络了二百余的乡勇。

并且,那一战,他还眼睁睁看着身怀玉玺的孙策从自己眼前逃掉。虽说那件事只是一个意外,但来到长安,见识到长安的繁荣与掌权者无上享受的无限的殊荣时,李严便看得出,这里就是他的腾飞之地。

原本,他以为自己还要在朝堂中苦熬数年,直至取得陛下信任后,才会外放他处做出一番政绩。或者,等到汉室与其他关东逆臣一战时才能脱颖而出。只是,想不到人走运的时候,遍地都是机会。

李严笃信自己抓住了任何机会,他千方百计地探听到了封台祭天之事的一些细节,便竭尽全力将一些事办在了天子的前面。之前,他还担忧自己这样做有些太过招摇,但如今看来,这里……西京古都,汉室腹心,哼,不过如此。

少时,宣室殿里传来了召唤,李严脸色再度一喜,随即压抑下去后,拎起地上的王凌,大步走入宣室殿中。

“陛下,微臣幸不辱命,已将封台祭天弑杀天子的罪魁祸首抓捕归案。”李严推了一把王凌,虽然此事应该交由廷尉审理,但他身为黄门郎,又得天子私印便宜行事。由此,他便觉得,绕过那个无能的廷尉,更能体现自己的功劳。

这句话说完,李严便保持了平静。不过,他相信,天子定然会对自己褒赞有嘉的。可奇怪的是,李严低首抱拳半晌之后,却仍未听到天子的回话。

他忍不住抬起头看了一眼天子,发现天子正悠闲地捧着一杯香茗慢慢品尝。发现自己之后,天子好似才想起了什么,瞟了地上那狼狈不堪的王凌一眼,淡淡地‘哦’了一声。

这诡异的态度,令李严一腔热血登时冷了下来,他不敢确定自己做错了什么,只好又上前试探着说道:“陛下,虽然犯人已抓捕在案,然封台祭天一事的细节仍缺少证据,陛下难道不需要亲审此人?”

“对你道听途说得到的信息来看,封台祭天一事的确还有不少疑点……”刘协再度淡淡开口,见李严又有话要讲,摆了摆手制止了李严道:“不错,就是疑点,这个你勿须讳言。事实上,你至今或许都有些怀疑,封台祭天的刺杀一事,究竟是不是王凌所为。不过,你也不会如此在意,对吗?”

李严陡然从天子的口中听出了一丝不祥的味道,他虽然不清楚这到底是为什么,但却知道这绝不是什么好兆头,当即跪地慨言道:“微臣对陛下乃一片忠心,天日可鉴……哦,微臣知道了,今早之事,微臣的确做得有些过分,当众欺凌已故三公重臣,有损天子颜面。”

“颜面?”刘协闻听这一词,猛地嘿然冷笑了一声,放下茶盅对李严说道:“面子这东西,从来是自己挣得,不是别人给的。再说,朕在那些老朽迂腐的士大夫眼中,哪有什么颜面可言。朕不过一幼年小童,面子里子什么的,朕还不必在意。”

“那?……”既然不是因为这个,李严迟疑了半天,他真不知道自己哪里惹到了这位天子。

“嗯……还有点时辰,既然闲着,那朕就陪你多聊一会儿。”刘协看了一眼宣室殿新增的铜鼎沙漏的滴沙,真如老友般递给李严一杯茶:“封台祭天大典上的刺杀,你知道的不算多,但也不能算少。朕想知道,你当真认为此事乃王凌所为?”

“此事证据确凿,又有王凌潜逃之事在眼前,若说他不是主谋,臣实在想不出还有何人。”李严这句话里没有半分拍马屁的话,但这件事整个就是刘协的杰作。所以,他自认为自己这番话能令天子脸色有所转缓。

然而,偷眼瞧了一下天子仍旧一副古波不惊的模样,李严心里有点虚,轻咬了一下嘴唇才壮着胆子又说了一句:“不过,封台祭天刺杀一事倒像王凌为报复陛下轻慢司徒,而狠下毒手。可关西大乱之事……微臣觉得,王凌一足不出户的弱冠少年,纵然想取信韩遂,亦非易事,关西一事,恐乃司,司徒大人……”

刘协这才微微点了点头,刘备托孤的重臣果然不是凡品。仅从他探听到的一鳞半爪消息,能够推算出这点,已然登堂入室了。事实上,若不是荀攸无意点醒了自己,刘协恐怕也要在此事上困顿沉迷,反倒没有李严这位旁观者看得如此客观。

“不错,此事虽一脉相承,但前后却是两人所为。王允……哼,死的真是时候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