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 (第1/4页)

这就是细节的力量。而这个须发皆白的老和尚,也要动用细节,来识别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他悄悄的走到正在专心写字作画的建文帝面前,高声颂了声佛号“阿弥陀佛”。

建文帝被这洪亮的声音吓了一跳,差点摊在地上,他的长期逃亡生涯,使他对周围的一切,都觉得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这次要不是饿的实在受不了,他是绝不会抛头露面的。忽然出现的念佛声,吓得他一激灵,连忙抬头一看,发现是位须发皆白,慈眉善目的老和尚,心里才稍微安定了一下。

定了一下心神,还礼问道:“大师有何赐教”。老和尚看了看建文帝面黄肌瘦的脸,微微笑着说:“同为佛门中人,今日相遇,也算是有缘,想请法兄为我画一幅画”。说话后,从怀里掏出一锭银子,放到石桌上。

不知怎么的,建文帝看到这锭银子,忽然有点百感交集,忽然脑中冒出一句话:“一分钱难道英雄汉”。过去作为九五之尊的皇帝,金银财物多如山,珍稀佳肴盛如海,没想到今天竟然为了一口饭,一锭银子,冒险犯难,斯文扫地。

他忍不住长长叹了口气,看看桌上的银子,又抬头看着老头问:“大师请讲,你要我画什么呢?”

第84章 孔雀绝密攻略

“请法兄为我画一只‘孔雀登高图’吧”,老和尚谦虚、和蔼的说。

建文帝看这个老和尚慈眉善目,气度非凡,不由得顿生好感,又看了一下石桌上的那块银子,分量不轻,如果省着点花,足够一个人生活半年的了,对老和尚的感激之情也油然而生。

“大师,那在下就献丑了,不过因为没有其它颜色,只能为大师画一幅黑孔雀了”,建文帝边说边用笔tian墨,铺开纸张。

老和尚微微一笑:“不妨事,想那后唐时李夫人,月夜独坐窗前,看到窗外的竹枝、竹叶,在月光的照射下,影子映照在窗户纸上,觉得美妙异常,便拿起笔来,用墨在窗户上照着竹影描了下来。第二天一亮,李夫人看到用墨在窗户纸上画的竹子,别具一番韵味,于是便有‘墨竹’,那竹子也本非墨色,万物自有其神韵,非与颜色有关”。

建文帝从小就喜欢读书,对饱学之士更是非常敬重,在他当皇帝的时候,身边也有很多大儒文臣,如方孝孺之类的,所以,老和尚的一席话,让他很有点遇到知音的感觉,于是在对老和尚的好感外,又多了一份亲切感。

当建文帝进入到画画状态中时,他仿佛暂时忘了自己悲惨无比的处境,和周围的一切。笔走龙蛇,刷刷点点,一幅形神兼备的孔雀跃然纸上。

在宫中的时候,孔雀是他最爱画的题材之一,他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临摹宋徽宗的真迹《孔雀图》,而这样珍贵的真迹,也许只有才皇宫里,才能看到。

老和尚拿着画好的这幅孔雀,仔细的端详起来。

作为皇帝来说,学画有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他有机会看到、并临摹各代大师的真迹,这对画艺的提到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皇帝画的非常好。最出名当然是杰出的绘画大师级人物宋徽宗赵佶。另外,朱棣的孙子宣帝朱瞻基,也是一位超专业水准的绘画大师。连末代皇帝溥仪,1945年被囚苏联时,还曾用自己画的画贿赂过西伯利亚看守。

所以建文帝的画,也绝不是一般的画家所能比。老和尚边看,边忍不住啧啧赞叹。不过,他可不仅仅是为了欣赏建文帝的画技,他是要寻找画中那个神秘的细节,他仔细的观察着,看到那个他希望看到的细节时,虽然提前有所预料,但真正看到时,内心还是禁不住强烈的震动了一下。

老和尚小心翼翼的收好画,此时,他好像非常激动,不过他努力的压抑着,尽量用平静的语气对建文帝说:“法兄果然画艺高超,你的这幅画的价钱远高于这锭银子,但我身上只有这些,还望法兄能移驾跟我去庙中去些”。

建文帝一听,感到受宠若惊,忙说:“多谢大师抬爱,这些就足够了,在下已经感激不尽,就不去贵寺打扰了”。

老和尚依旧和蔼的微笑着说:“那我就却之不恭受了,不过我的寺院离着很近,我看法兄面有饥色,如不嫌弃鄙寺简陋,可随老衲到鄙寺用点斋饭,并小叙一下,如何?”

建文帝实在是饿的有点撑不住了,看看周围人越聚越多,都好奇的看着这一老一小两个和尚交谈,他担心万一有朝廷的密探,那就坏了。于是便同意了老和尚的邀请,强打精神,赶紧收拾了一下,随着老和尚分开人群,往寺院走去。

老和尚所在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