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部分 (第1/4页)

什么特别的方法呢?这种方法听起来,简直有点匪夷所思:

每年春末夏初,在这些“极阳之地”上,等到傍晚时分,把一罐经过特殊熬制的附子汤,浇在这里某块石头的向阳面,然后,在半个时辰内,会出现一种特殊的虫子,来tian食附子汤。

为什么说这种虫子“特殊”呢?

首先,这种虫子长得非常怪异——它火柴盒般大小,有头、有触觉,但除此之外,它浑身上下长满腿。

蜈蚣的腿也很多,可是会规则的长在身体两侧,但这个虫子则不是,它的腿全身上下都有,看着让人有点发毛。

但这还不是最“怪异”的,更怪异的是,这个虫子有个怪癖:喜欢搬运各种昆虫的尸体——死蚂蚁,死蜻蜓,死螳螂,死毛毛虫等,总之,只要是死的昆虫尸体,它都会用它那无数条腿缚住,搬在身上,并且一旦搬到身上,就再也不放下来,就这样,它们会一直不断的往自己身上搬东西,而不把身上的东西放下来,这样身上的东西就会越来越多,一直到把自己压死为止。

这与柳宗元记载的一种虫子,很类似。

唐代的文学家柳宗元,曾经记载过一种小虫子,叫“蝜蝂”,这种虫子一遇见小物体,就会搬起来、放在自己身上,时间久了,这种小虫子会被压死。

很多人认为,这种所谓的蝜蝂,不过是柳宗元自己杜撰的,在现实中并不存在,但其实并非如此,因为人们发现,在柳宗元以前的文献里,就有过对这种蝜蝂的记载。

而这种蝜蝂,很可能就是老道士用附子汤、吸引来的这种虫子。而要找到所要的草药,非要通过这种虫子不可,那怎么通过这种虫子,找到草药呢?具体的做法是:

用特殊熬制过的附子汤,浇在向阳的石头上,因为石头晒了一天,加上“极阳之地”的地气是往上的,所以,气味会传的很远。

那种虫子闻到这种附子汤气味后,会很快爬过来,等这种气味消失后,它们又会往窝里返,这时,只要紧紧跟着它,就可以找到它们的窝,而那种草药,就长在这种虫子的窝里。

这也是那种草药的奇妙之处——它不是长在外面,而是长在不见阳光的、这种虫子的窝里。并且,它也只长在这种虫子窝里,其他的地方绝对不会有。

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是因为此类虫子有特殊的阳性,而那种草药,和虫子的阳性完全一样,正因为如此,它也只能在生长在这种虫子的窝里,一旦这种草药从虫子窝里挖出来,在别的地方绝对栽不活。

所以,对于如此诡异的草药,如果不知其中奥秘,一般人是绝对无法找到的。

另外,这种草药本身也长得也非常奇特。

虽然不见阳光,但这种草药,却有着娇艳欲滴的鲜红花朵,但却没枝、没叶,在一根独茎上,只有这么一朵半个拳头大的、鲜艳的红花。

经过几十年的经验,老道士在寻找这种草药时,已经驾轻就熟了,在几个“极阳之地”里,能用这种方法,轻松的找到草药。

但在一次寻找这种草药的过程中,却遇到了神秘的意外。

那一年,他像往常一样,来到大山里找这种药草,因为那年的雨水特别多,而雨水一多,那种蝜蝂一样的虫子就会特别少,因为是相伴而生,所以,相应地,那种草药也就少了。

老道士忙活了两天,都一无所获,在第三天的傍晚时分,把附子汤倒在石头上后,等了很久,那种虫子仍然没出现,老道士有点沮丧,看看天色不早,只得收拾了一下东西,向一处山洞走去,因为在天黑以前,他得找个地方过夜。

他漫不经心的往前走着,由于这一带他来过多次,所以非常熟悉,他知道,在不远的地方,就有一个山洞,那里是很好的过夜地点。

此时,已经是夕阳西下,虽然已是夏初,但在这座大山深处,阵阵山风吹过,仍让人感到丝丝寒意,尤其是在夜里,会更加寒气逼人。

根据老道士的经验,他喜欢在洞口升起一堆篝火,不但可以加热一下食物,也可以取暖,还可以防止野兽的袭击。另外,洞口生一大堆火的话,洞内就会变得干燥和温暖很多。

于是,他开始在周围找能生火的树枝。

但因为雨水太多,所以要找干燥的木柴,非常困难,幸亏老道士经验丰富,他特意找一种松树的枝条,这种松树的树脂很多,也不怕湿,很容易点燃,并且还非常禁烧。

但这些松树,一般都长在地势较高的山坡上。因此,老道士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