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部分 (第1/4页)

是淡淡的说,他从没见过什么蟒蛇。

可是,这种事慢慢地、就在这座大山一带传开了。方圆上百里内,都知道了这个孩子的事情。

一来二去,这事就传到当地新来的父母官——郑御史的耳朵里。为什么明明是个县令,别人都称他为郑御史呢?

因为这位郑御史,本是朝中一名正直的御史,不禁学问渊博,为人也正直无私,嫉恶如仇,因为得罪了朝中奸臣,而遭到弹劾,被降为了县令,但别人还一直称他为郑御史,以表示对他的尊敬和佩服。

这位郑御史,一到县里,就想为老百姓做点实事,他早就听说,那条蟒蛇,是本地一大害,搞的当地人心惶惶,还竟然吃了几十个人,并且数量仍在不断增加。

于是,郑御史就下决心、要除掉这条蟒蛇,可是怎么才能除掉呢?他想了很多方案,也找了很多当地的老猎人请教,但这个蟒蛇,实在是太难对付了,谁也想不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

郑御史正在一筹莫展的时候,忽然听到关于那个孩子的“怪事”,不由的心头一动,他隐约感到,也许从这个孩子身上,能发现关于那个蟒蛇的秘密。

郑御史马上差人去把孩子找来。不过,他并没有向别人那样,直接就问关于那个蟒蛇的事,而是先和那个孩子聊起天来。

这个孩子虽然从小是个孤儿,但却显得非常文静知礼,虽然第一次见官老爷,可以看出有点紧张,但仍然知道行礼问安,显得比同龄的孩子要成熟很多。

郑御史和蔼的让他坐下,像一个长辈一样,亲切的问了一下他生活状况,然后随便闲聊起来,而那个孩子,则显得有点拘谨,郑御史问一句,他就答一句,除此之外,不多说一句话。

而郑御史则边聊天,边仔细的观察这个孩子,恰在这时,一个老仆人按郑御史的吩咐,端了一碗冒着特殊香味的肉汤,正准备端过来,给孩子喝,就在门口的时候,忽然,砰的一下,老仆人失手把汤碗打翻在地,也就在碗落地的一瞬间,郑御史在孩子身上,看到一种非常怪异的反应。

第300章 一个诡秘的月夜

这碗一打碎,一般人的正常反应,应该是马上扭头去看。但令郑御史有点吃惊的是,这个孩子的头丝毫未动,仍然面对着郑御史,但孩子的眼珠,却禁不住瞟向门口——孩子这一系列动作,就好像一个人被卡住脖子、无法转动时,而他又想看旁边的东西,所以只能转动眼珠了。

但就在孩子转动眼珠的时候,郑御史隐约看到,这个孩子的眼珠,好像与一般人很不一样,他心中不由的一震——难道这孩子是“双瞳”。

作为一个读书人,郑御史当然知道,在历史上,据说有人是“双瞳”的,也就是说,一般人在眼白上,只有一个黑色的瞳仁,而这有人却有两个。

相术认为,“双瞳”是一种异相,象征着吉利和富贵,往往是帝王的象征,仓颉、虞舜、晋文公、项羽、李煜等,据说都是“双瞳”。

但这个孩子又不是这种“双瞳”。

因为当孩子眼珠一转的时候,郑御史看到,孩子的左眼眼白上,竟然还有一个红色的瞳仁!

这个红色的瞳仁,平时隐藏在被眼皮遮住的眼白上,这个孩子如果不使劲转动眼珠,别人是看不到的。

郑御史忽然明白,遇到这种突发情况,这个孩子之所以能不扭头去看,很可能是他长期刻意这么做的结果——因为他扭头看东西时,眼白上的那个红色的瞳仁,会更容易暴露出来,所以,这孩子应该在平时、就努力保持正对着别人,而尽量不左顾右盼,用这样的方式,来避免眼中的那个红色瞳仁被看到。

但在这么一个陌生环境中,并且还是官府内,孩子应该内心很紧张,突然听到碗被摔破的声音,虽然他靠长期养成的习惯、能够做到不扭头去看,可还是不能控制自己的眼球,而正是他眼睛这么一瞟的瞬间,那个红色的瞳仁,就微微露了一下,而这个瞬间,被观察入微的郑御史,准确的捕捉到了。

在一开始听到这个孩子的传奇经历时,郑御史就隐隐觉得,这个孩子身上,必定有什么特别之处,所以,从一见面,郑御史就开始暗暗观察这个孩子,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但一直没发现有什么异常。

直到门口的碗、被打翻在地的时候,才出现这么一个机会,让郑御史发现这个孩子的眼,确实太与众不同了——不但是“双瞳”,并且另外那个瞳仁,竟然还是红的,虽然郑御史读书无数,学问渊博,野史轶闻也看了很多,但却从没听说过有这样的奇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