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革命队伍(7) (第1/2页)

舒窈看似对这个话题也很感兴趣,她与朱四并肩走到了一起,大家也玩儿的尽兴了,几个人便闲庭信步的慢慢向车子的大概方向走去。舒窈扭头在看皇帝朱四,表情里带着调皮和要求朱四继续往下说的眼神。

“好吧,朕就说一说自己心中的儒学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子之道一以贯之——曰仁,何谓仁?仁者,从人从二,是说一个人要自立于天地之间。天地人是谓三才,而仁字从二不从三,就是要求一个人只存怀天地之心、乾坤之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有了博爱和包容的心,自会有仁心、仁德。要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个仁字之中,又包含了孝、悌、忠、恕、礼、智、勇、恭、宽、信、敏、惠。试问当今朝中的各种学派、别样之说,哪一个真正把夫子的仁之道作为了继承?如果没有,那么退而求其次,他们可曾只一心匡扶大明江山,不计个人私利得失了?”

朱四刚说到这儿,便又被舒窈抢白道:“万岁爷的意思是说,不是万岁爷不能用人,而是朝中无人可用对么?”朱四一把搂过了舒窈,照着她的小屁股很掐了一把,等到她发出‘啊呀’一声后,又继续说到:“可用,怎么会无人可用呢,像你们两个美人儿,不就是被朕人尽其用了吗?朝中大臣也自有朝中大臣的妙用,只不过如何用得好,那要看势。”

这一个‘势’字,说得张福禄、全为国两个被去了‘势’的宦官低头看着各自的下半身直摇头,想必是自愧他二人已经不能够了。

朱四也看到了他们俩那古怪的样子,大笑着解释道:“所谓势,就是力量,当外界有阻力时可以蓄势待发,当外界阻力与助力相互焦灼之时可以因势利导,一旦助力大于阻力,就可以势不可挡喽。现在无论是敌、是友,都有朕推行仁政的阻力,所以我们要避其锋芒、蓄势待发!”

穆清似乎对朱四的这种非正统的含混说辞瞧不上眼,虽然未敢表露,但是出现在她嘴角的微微一撇,就已经被善于捕捉他人表情变化的朱四用眼睛的余光发现了。

“喂,怎么了清儿?你是对朕解释的夫子之道不满意呢,还是对朕口中的借势之术不喜欢啊?都说来听听?”穆清讨好的对朱四一笑,只是她的讨好,表现的也很是与众不同,依然那样的优雅自矜。“我的万岁爷,妾不是不喜欢您的道和术,只是妾还没有能力预料到您会怎么使用您的道和术,这还等着看好戏呢。”

朱四‘哦’了一声,故作诧异的把她也抓在手里,然后认真的贴到她的耳边悄悄说道:“这个道呢,对女人家不管用,不过要说术的话,朕还是可以给你展示一下的。别急、别急,小生平日里颇学些文武之道,非常喜欢一张一弛的妙用,待会儿等到了车上,嘿嘿嘿!”

穆清开始很是认真的听着,直到朱四发出那一阵坏笑之后的数秒,她终于反应过来,确定了这根本就不是什么好话,不过又是在挑逗她少女的情愫罢了。

羞臊中,一阵粉拳打得朱四是龇牙咧嘴,又让这个充满*的身体春心大动:“嗨,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呀,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可要想能够远之这样的美景、美人儿,问世间又有几人能够?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啊,算了,回头得迎娶一位正宫娘娘,好好管教管教她们才行!”

说完这话,朱四又自言自语道:“呵呵,我真傻,女人越多还不是越乱?可是,恩,可是我喜欢。”

南宁的十一月初,并没有像北方一样的雪,朱四来到这里后并没有等太久,堵胤锡和高一功纷纷都带着他们各自的部队来到了这座城市。高一功是一员勇将,他的到来使围绕在皇帝朱四身边的队伍中,又多了一位敢拼善战的好帮手。

而堵胤锡呢,他也许是朱四身边这些文武群臣之中,唯一一位可以托付大任的了。比较于柳州那群朝臣间的一派乌烟瘴气,堵胤锡、郝永忠、高必正这三个人相互间绝对是战友,他们曾在一起配合过,都一同在何腾蛟的手下苦战了多年,期间几个人也并没有发生过什么矛盾。

朱四希望组件这样的一个新团队,在这个团队里,谁也不用再费尽心机的去平衡文武、顾忌太多的个别人的私利。

又过了不久,朱四得到了来自大西军孙可望的答复。孙可望、李定国和刘文秀都同意了朱四提出的这笔买卖。原本在张献忠在大西军中有十二太保,这些人都是张献忠的义子,十二太保不是说张献忠的义子共有十二个人,他的义子应该不只十二人。

不过在这些义子中间,最有名的就属四个人,除了孙可望、李定国和刘文秀,还有一个义子叫艾能奇。当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