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黑云漫卷遮日月(10) (第1/2页)

何腾蛟的牺牲和抗争,预示着这个时代大明英烈们的多少挣扎与无奈。有人说,历史上的何腾蛟是个有些非议的人物,隆武帝的死以及反攻湖广的失败都和他有关,但是这两件事可以说他都有理由这么做,首先隆武帝的继位不被他支持的理由是法统问题,隆武帝毕竟与大明皇族的嫡系血统疏远,而此时比隆武帝更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人还是有的。

而曾经何腾蛟命令郝永忠攻击过陈友龙,也是因为陈友龙原本是刘承胤的部将,而且陈友龙还亲自执行过刘承胤让他俘杀何腾蛟家眷的命令。何腾蛟虽然有过一些人生的瑕疵,可他对大明王朝的忠心却是矢志不渝的。湖广的大军阀左良玉反叛后,何腾蛟坚决不从,而后又几乎凭借一己之力恢复了湖广的局面,更是招降了大顺军全部的数十万人马,这些都几乎是他一个人的功劳,然而对于这份功劳,他从来没有自居过,更是没有在自己拥兵数十万的时候选择去割据一方。

如果没有他,永历皇帝在武冈时也肯定会被刘承胤杀害,南明就会提早灭亡十几年。南明的灭亡不是他一个人的责任,也不是他一人能力不济的体现,南明朝廷有那么多比他能力强的人物,灭亡的结果不是依然没有被改变吗?

甲申前后的大明,满朝皆是些食古不化,自负自私且固执愚蠢之辈,心怀大义者少之又少。何腾蛟却能在弘光皇帝诱捕崇祯帝太子朱慈烺后激烈上书,全力保护太子,满朝文武敢于直言保全太子的唯他与黄得功两人而已。他又可以在左良玉以保护太子为借口,挑起内斗时坚定立场不与其同流合污,这样一个从不拥兵自重,懂得分清矛盾重点,最后以死报国的人,我们需要怎么给他什么样的评价呢?

也许何腾蛟是平庸的,但他更是伟大的,虽然他平庸,却抱着必死之心敢于同天斗、同地斗,同那个时代最强大的敌人进行殊死的斗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何腾蛟虽然没能实现他人生的报复,但是他却实现了对自己家国的诺言。何腾蛟的一生是可歌可泣的一生,是民族英雄的伟大一生。

得知何腾蛟殉国的消息后,留守的慈圣太后颁懿旨率领大明举朝祭奠,湖广各地百姓更是自发服丧。朱四正在跑路,身边的朝臣又只是他为济尔哈朗准备的祭礼,所以他已将朝中政事全部托付给了老娘,慈圣太后又追赠何老英雄为中湘王,谥号‘文烈’。擢升其子何文端为佥都御史。

刚刚拿下两城,济尔哈朗便已经损失了近六万大军,除了让他有些神经质之外,似乎令他整个人也苍老了许多。可是他还必须支撑下去,战场上恼人的形式也逼着他不得不走向更加容易征服的地域——吉安。

济尔哈朗此刻才知道,当大清的铁军面对这个同仇敌忾的族群时,显得是多么的渺小。如果当初他是由南昌出兵,在吉安到赣州方向对明军进行侧击,背后插上,去踢明军的屁股,会减少多少伤亡,而对于远道而来的清军来说,伤亡比补给线更加难以承受。

兵源一旦需要再次补充,整支大军就得从新回到关外去休整和补齐,那样一来就又是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消耗。可是看着明军的战斗力在一天天的壮大,他还能有多少个一年可以去消灭这支襁褓中的敌人?这让他坚信,从吉安方向出发,向南偷袭广东是目前唯一能够减少损失,又可以战胜明军的好办法。

济尔哈朗甚至还这样做了自我的安慰,如果在岳州和长沙没拿下之前,自己就贸然攻击广一东的话,明军会发现他的意图并迅速重新调整部署。而且明军岳州、长沙方向的兵力不但能去吉安切断他的后方补给,更能直接进攻汉阳、汉口和武昌。

那可是清军控制长江中上游以及整个中国西南部地区的神经中枢,一旦丢了、不但江南不保,连整个黄河以南都将再无宁日。所以此后要达成任何一种战略计划,都必须首先拿下岳州和长沙。如此一来,岳州和长沙两战所蒙受的损失惨重,就可以说得过去了。

济尔哈朗还认定了一点,明军在长沙至两广这条路线上的兵力越强大,防守的意志越是的坚决,才更能凸显他接下来侧翼包抄的大迂回战术的突然性和可行性。这样的大迂回,可是塞北各民族玩了一千多年的战术了,他济尔哈朗闭着眼睛都清楚下一招该走哪一步棋。

队伍又重新开拔了,行军途上的济尔哈朗在反复不断的调整着自己的心态,冷静和沉着的主帅才能为大军带来胜利。想要赢得战争就必须要承受得住牺牲,想当年松锦大战之初,后金军不也是牺牲了数个王爷、投降了好几个贝勒?后金军那巨大的伤亡甚至让皇太极在迫不得已之下,把关外的满蒙汉不论大小丁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