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1/4页)

�100天,而且有40天达到40℃以上,均属全国之最。那里地面的气温更高,经常升到75℃以上。

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方属台湾省的火烧寮,那里的年平均降水量达6489毫米;年最大降雨量多达8409毫米。

我国日降水量最大的地方也出现在台湾的火烧寮,为1672毫米。

我国年雨日数最多的地方是四川的峨眉山顶,年均为264天。

我国最干旱的地方当属新疆、青海的大沙漠了。然而在有人居住的地方,最干旱少雨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西部的托克逊,年平均降水量是毫米。

我国阳光最充足的地方是青海的冷湖,年日照时数达3551小时,比有“日光城”之称的西藏拉萨还多500小时。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1)第一章 气象观测与服务

(1)气象人员每天的基本工作是什么呢?日常的工作以前有两项,现在有三项。以前是气候观测和预报,现在多了一项就是服务。服务这项工作,包含多个方面,多个领域,多个层次。我简单的向大家简要的讲一下。

观测是气象工作的基础。观测是气象员的基本功课。气象观测按不同的要求和区别分为:地面观测、高空探测、雷达观测、卫星观测和农业气象观测、海洋气象观测、高山气象观测等。地面观测就是按照《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要求,气象工作人员在规定的站点把在视野内发生的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如实的一个不漏的逐一分类记入观测簿内,然后进行日、侯、旬、月、年统计,得到一地的气候资料,这就是某地的气候状况的来历。气象要素包括:气温(最高、最低、平均三种)、气压(最高、最低、平均三种)、风向、风速、湿度、云(二十九种)、能见度、天气现象(四十种)、日照、蒸发、地面温度和地中温度(最高、最低、平均三种)、辐射、降水量、冻土和电线积冰等。对于天气现象记录的要求是时发生随记录,准确记录开始和终止时间,对于雷暴、龙卷等还要记录其方位和移动方向。对其他要素是全世界统一时间,统一标准,统一统计方法。要求任何人不得迟测、不得早测、不得漏测、不得误测、不得涂改伪造。数字精确到,违者根据情节轻重给以纪律或刑事处分。农业气象观测是观测农作物的各个生长发育期的状况,分析与气象要素的关系,以便趋利避害,为领导指挥生产和决策提纲气象服务。高空探测、雷达观测、卫星观测和海洋气象观测、高山气象观测等都是为气象服务和科学研究做的一些基础性工作。这些工作不仅要求观测员要有忠于本职的高度责任感,还要有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高度工作热情。这样才能取得具有准确性、代表性、比较性的不能复得的宝贵历史资料,为后人留下丰富的遗产。一代一代的气象观测员就是这样默默无闻地天天和枯燥无味的数字符号打交道,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

预报,是气象工作者根据观测得来的各种基本的气象数据,把其整合绘制在一张图上,这就叫做天气图。在这张天气图上,预报员运筹帷幄、指点江山,分析、判别出各种各样的冷、暖、干、湿气团,在结合本地的气候特点以及地形地貌的影响,推测出未来冷、暖、干、湿气团的移动方向、路径、速度、在一地的停留时间长短以及交汇程度,判断出在冷、暖、干、湿气团内易出现的各种天气现象和交汇处的天气现象,这就是天气预报。预报过程是预报员辛苦劳动的过程,一次短期的预报,就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半点差错就会招来满盘皆输。现在的预报手段有了较大改善和提高,天气图、云图、卫星图、雷达图、水气图、空气流动图等等应有尽有,较以前看不见摸不着的时候,预报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但是,空气是一团规模空前庞大的流体,瞬息万变,情况异常复杂,并且所受地形影响更加突出,山能阻挡其前进脚步,河能加速其运行速度,沙漠能减少其水分含量,湖海能增添其饱和湿度。预报员每次预报,就是一次战斗,就是一次冲锋。何况每次预报都是在四维空间中运行实施的。一维是直线,二维是平面,三维是立体空间,四维是一个什么东西?我到现在还很难想象。预报为什么说是四维呢?就按预报雨来讲,一是定性,看未来是否有雨;二是定量,看未来是什么雨(小雨、中雨、大雨、暴雨、阵雨或雷阵雨等等);三是定时,看未来什么时候有雨(6小时、12小时、一天、两天等等);四是定点,看未来雨下在什么地点(北京、上海、内蒙或一地的哪一个县、乡、村等等)。其它的天气现象预报同雨的预报一模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