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1/4页)

希氏被前呼后拥着,还时不时和卖小鞋的妇女们握手,做第一夫人真不容易,记得她好像买了一把民国的小锡壶,不知是否写进了回忆录。常来潘家园的外国人多是些驻华使节、文化参赞之流,也有些留学生。我的朋友丙,就是一位常去潘家园的日本留学生。一个周日的下午,丙很兴奋地打电话叫我去看他刚在潘家园捡到的漏,一册薄薄的竹纸抄本,里面抄了些“在明明德”之类的八股文,书的封面上有硃笔题写的“王文敏公幼时塾课”字样,卷端还盖着阴文的“王懿荣印”。丙的兴奋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为此,他还去了两趟王府井北面锡拉胡同的王懿荣故居。我没敢告诉他,在前一周我就看到过这本书,不过那时书上还没有硃笔的题字和阴文的图章。

潘家园的传说(3)

五香茶鸡蛋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所谓的腊八节。这一天除了吃腊八粥外,还要腌制腊八蒜,把蒜放到醋中,到三十那天,蒜已被腌得醋一样的颜色,正好下饺子。北京的“六必居”过去就做腊八蒜,还有很出名的酱菜,京米粥佐以黄褐或是黑褐色的酱菜,在吃多了油腻后还是很开胃的。一日在潘家园的门口,遇到刚买书出来的丁,他脸上的笑容告诉我他是有了收获的。一番寒暄后,丁得意地从包中掏出殿版的《皇清职贡图》,褐黄的书页显示着年代的久远,折皱书皮上的水晕泛着历史的沧桑。看着他如花的笑容,听着他娓娓动听的买书经历,我禁不住把鼻子凑到书前闻了闻,刚在早点摊上吃过的五香茶鸡蛋的味道再一次出现,所不同的是,这次缺少大料的味道,还有点微酸,看来是佐料里放醋了。

光武有知人之哲

“光武有知人之哲,以全二十八将之节。二十八将各存捧日之心,以赞光武之兴。”张士保的《云台二十八将图》画得很有老莲遗意,原版很难得到,民国间影印过数次,其中以陶兰泉影印的喜咏轩本最为常见。潘家园有过一册,民国间影印的,比陶湘印的好,墨色几可乱真,印鉴亦套红印制,版权页印有“民国××年影印大洋四角”。书是好书,要价亦好,故摆了两个月,虽常被翻看,终未卖出去。无数次的翻看加之摆摊收摊的折磨,带有版权页的封底终于不知何处去也。G看到没有封底的此书,掩饰不住心中的狂喜,鼻洼鬓角连带着手心脚心一个劲地冒汗,涨红着脸问道:“这……这书多……多少钱?”精明的摊主看在眼里喜在心中,把原价翻了一番报出,G立马掏钱,生怕摊主反悔。此书还有后话,那便是一年后的某拍卖会上,此书又被标作“手绘稿本”,卖了一个天价。

我家的厨房

拍卖会上的“托”是司空见惯的事了,就连天涯书局也有托漏了的事,还有什么“马甲”之说。潘家园也不能例外,J是潘家园的老主顾,纵横驰骋十余载,阅书阅人无数,且仕途风顺,官越做越大,有专车,所买的书交与司机说:“拿到车上去!”很是威风。可怜十年风雨,直到现在,J还是分不出木版还是石印,架不住有钱,只要是别人说好的,J就掏钱。一来二去,只要J一出现,书贩就忙着找托,屡试不爽。J所买的书编一本《“托”书偶记》,怕也该有十卷之多了。私下与书商聊天,问道,你们所买的房子有多少钱是从J那儿挣的?答曰:“我家的厨房。”

乾隆五玺

所谓乾隆五玺是: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八徵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乾隆御览之宝、天禄继鑑。P是大款,有的是钱,他们家打醋的瓶子都是玛瑙的。P从不在潘家园买书,不屑!他买书都是在拍卖会上,唐人写经啦,宋版啦,带五玺的啦,总之好的就要,谁让人家有钱呢。其实潘家园也有好书,有位山右书商,常卖些带五玺的书,都是“天禄琳琅”注录的,印玺拿去比对,丝毫不差,但价钱只是拍卖会的十分之一。前日竟拿出《晚唐捺印佛像》,嘉德七月拍目上估价32000,他的只要600,何以如此不得而知。那天差了一步没买到,不然虽是醋瓶比不过,藏书之白眉定与P有一拼。

老师

天津人爱叫大姐,北京人爱叫大爷,嘴甜好办事。当兵的爱听别人叫他首长,工人爱听别人叫他师傅,农民惨点,听见叫伯伯就乐不可支了。买书的人喜欢听的是叫老师,透着有学问。辛老师喜欢研究《易经》,钳工出身的他已是著作等身,前些天还在探究新发现的《孙子兵法》,听说近来又改玩《黄帝内经》了。学问大了,没法子。辛老师还爱给人讲课,无奈没有学校请他,只好给卖书的小贩讲讲。小贩很爱听辛老师的课,也常拿些书来请教,辛老师也就“毁”人不倦。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