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1/4页)

济南买书的回忆(2)

百花版的“现代散文丛书”我很喜欢,出一本我买一本,总共该是50种吧,可是其中的《李辉英散文选集》我从来没见过,她在哪里呢?还有东方出版中心那套64开的小书,别的都有了,惟独不见章衣萍的《随笔三种及其他》,我还能见到它吗?

只要有书,我就会买下去,书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是我最可靠的朋友。独自徘徊在书架前,我没有感到面南而王的威风,没有感到红袖添香的美妙,只觉得自己不是孤独的。书的陪伴,如雨夜的烛光,虽不能驱走寒冷,却让我心中升起一丝暖意。

txt小说上传分享

在西安买书的日子(1)

卡帕�发帖时间:2002�09�1013∶35∶00

大学四年,买书始终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生活中很多的快乐由此而来。记录这方面的事情让我非常快乐,尽管已经两次因为死机丢失了文字,我仍然不厌其烦地再一次记录它。

全国书市

到西安上大学是1998年9月的事,而那年的9月恰逢第九届全国书市在西安召开,地点就在离我们学校不远的国际展览中心,也就是省体育场,陕西国力的主场。我跟一起来西安上学的的昊子(后来很快他就离开了西安)一起喜滋滋地赶去体育场。

还记得当时的体育场被装点得花花绿绿的,大幅的广告、气球、各种宣传品铺天盖地,正门口还挂着一张百米长幅,是个反对盗版的签名活动,我可没有去签——我绝对不会去买盗版书,这根本不用用签字的方式来表明什么;至于影碟和CD我就坚决支持盗版了,更不能签。

展厅里人头攒动,并不是个适合购书的好场所。一楼面对广大读者,除了各出版社也有很多西安的书店;二楼是出版社和书商的接洽地,一般人不能上去。当时我的同学Deedee从她在陕西新华书店工作的阿姨那里弄到了一个工作人员证,我跟昊子就拿着这个证上了二楼,那里人要少得多,我在那里看到了很多后来过了很久才在市面上看到的书。

现在我已经记不清当时都买了什么书了,只记得那两天光排队了:请龙应台签名,请陈染、林白签名(这两位的书我到现在都没有看完),买书市的明信片和首日封寄给朋友,还在门口忙不迭地拍照留念。这一次书市对我来说更多的是一次以书为主题的活动,而不能说是纯粹的购书行为,但它同样带给我快乐,让我难忘。

东六路

说起这三个字心里就很熨帖,西安四年,我大部分的书都是在这里买的。

记得当年刚到西安,我和昊子都找不到买书的合适地方,有一次问一个西安的同学,她说:“去东六路啊,那是个大书市。”如此重要的情报怎不让人心花怒放,于是拣了个有空的日子我们俩就摸去了——其实那个时候几乎天天都有空。

西安的北部,以解放路为界,两边有很多东西走向的路,西边的被叫做西一路、西二路……直到西七路;东边相对应的自然叫东一路、东二路……但有没有东七路我就不知道了,我最为熟悉的就是东六路。这些路从前都是有名堂的,比如西七路据说解放前是人口贩卖市场,够刺激吧?不过现在西七路专营纸张了。

我们学校在城市的南郊,而东六路在北郊,但从我们学校门口发车的603路公共汽车能够直接到达那里,于是乎我几乎每次去东六路买书都是坐着603晃晃荡荡的充满希望地去,回来时抱着一大堆书喜洋洋地再坐603晃回来。

东六路全都是一家挨一家的小店,也并不是只在一条路上,而是在两条垂直相交的路上。相对而言,靠南那条路上的书更精一些。在东六路,书全部都是打8折,无论你买的是多么便宜的书。我后来听说在那里还可以讲价(西安话叫“搞价”),但自己从来没有讲过,也从没见别人讲过。

东边那条路的最东有一家“音乐天地”的书店,是东六路比较有品位的一家。不知道它为什么叫“音乐天地”,它并不以经营音乐类书籍为主,倒是以经济类和社科类的书见长。一进门,四面都是直到天花板的书架,屋里的地上堆放的满满的都是书,书堆之间只有几条仅容一人通过的小走道,在那里翻书,稍不小心就会撞翻一摞书,他们营业员的态度也不好,但这些我都不在乎,因为那里的书实在是好。

那时候刚开始看《书城》,从上面看见“音乐天地”是西安为数不多的经营《书城》的书店,就去他们那里找。谁知到了他们那一问,他们到最里边的架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