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 (第1/4页)

路左一间小的铺面,就是我们来喝豆汁儿的锦馨豆汁店,据说这是北京少有的几家地道的豆汁店之一。每人一碗豆汁儿,几个焦圈,一碟辣咸菜,边吃边聊。陈轼兄告诉我咸疙瘩和酱疙瘩的不同,炒肝的吃法等等,不知不觉,注注喝了三碗豆汁儿,陈轼兄喝了两碗,我只喝了一碗。说实话,我不觉得难喝,不过也没觉得好喝,注注说我喝得太少,多喝就知道它的好喝,可能吧?

打车到鼓楼,我们在附近的胡同里穿行,陈轼兄一路给我介绍酒吧一条街,茶艺一条街等等,胡同就住这儿附近,可惜他回去了。

到“爆肚张”和店主订好周六的座,陈轼兄说他早中饭都没吃呢,我们在后海南沿往西走,找到一家小店进去打尖。屋子里很暖和,我们一边喝茶一边聊,话题散漫,说到书、书话、书话的人和事,会心之处相对而笑。

五点多钟,注注公司还有事要处理,我们分手,约好周六中午见。

槿木

槿木来“书话”大概是今年(2002)三四月份吧,那篇写扬之水的帖子跟帖很多。素情对我说过两次,说这个帖子她是一字一句地看了一个多小时,佩服之情,溢于言表。槿木的其他帖子也经常被翻上来,因为写得好。

槿木来“书话”不多,说话也少。我只知道她在念书,老家是鄂西的,有土家族血统,这样一来,我们算老乡了。

今年暑假,槿木到南京、杭州、上海旅游,到南京时和杜若联系上了,刚好江东子弟也在南京,就约好寂寥生、关东响马等一起聚会。可能那时候南京的兄弟们对槿木还不很了解,杜若就把槿木的帖子打印出来,一人发一份。后来江东把这些文章寄给扬之水,扬之水说篇篇都好。

北京的书友(2)

见到槿木的人都说“槿木好”。

这天上午,我和槿木约好到她们学校去。她说在大门口等我,穿浅咖啡色的上衣,梳马尾头的就是了。我的样子也好认,“青年鲁迅”嘛。

槿木带我在她们校园里转了转,在校园里一个餐厅吃中饭,她说她知道一个卖特价书的地方,带我去看。这是北礼士路新华书店总店的批发市场,三五折,很多三联的书,如《读书》杂志,“读书文丛”等等,我选了二十几本。从书店出来送槿木回学校,我就拎着书回宾馆了。

这天买的书,三到五折:《火凤凰与猫头鹰》、《东风与西风》、《魏晋南北朝文论选》、《卡夫卡散文》、《土家族土司兴亡史》、《土家族文化史》、《道家与土家族文化》、《狐狸洞呓语》、《宿命的招唤:散文与人》(林贤治编)、《甲午战争前后之晚清政局》、《2000年度新译西方文论选》、《蓝碑——她引出了李约瑟》(李约瑟的合作者鲁桂珍的传记)、《历史的性别》、《重返和田绿洲》、《龙旗下的臣民》、《说八股》(启功、金克木、张中行著)、《记胡愈之》(陈原著)、《现代学术史上的胡适》、《大变法》。

外来的网友好聚会

周六中午,我打车到银锭桥头,买烟的时候,见陈轼兄打车到了,我们前后脚进去。

“爆肚张”在银锭桥西边30米。很小的门面,有一个“中华老字号”的匾,是个权威机构发的。前后两间,前屋只能放两张桌子,后间放了六张桌子。我们订的后间两张桌子。屋子里挂了几幅名人题字。

聚会的书友陆续来了。

曹州在“书话”说话不多,很精神一小伙子,戴眼镜。一来就自我介绍,交换名片。话不多,比较幽默,偶尔接个话把儿会把人笑死。

停云停云这个ID在“书话”经常见到,那次他和她媳妇儿上电视的时候我没看到,这次见到停云的真身了,文质彬彬。他和我一样,学理工科的。

metasequoia这个ID,我专门注意过,查了一下金山词霸,意思是“水杉”。从他发的帖子看,他看的书有些是不常见的,偏重于植物方面。他写的帖子,例如关于郑超麟,也是我感兴趣的。我们用短消息聊过几句。我私下猜测他是不是某个高手的马甲?见了面才知道,他很年轻,还在读书,样子有点像常昊,沉静稳重,真是难得。他送我一本《史籍举要》精装本,很适合我这样学理科的人看,谢metasequoia!

十年砍柴来“书话”不久,连续发了好几篇谈沈从文的帖子,材料、见识都好,看得出来他对湘西的民俗很熟悉。多聊几句才知道他也是湘西人,我们通过“书话”认识了,真好。这天他穿一夹克背一挎包进来,理一个“孙兴头”,比较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