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部分 (第1/4页)

有一个和延二字,我也希望你们李家不要断子绝孙了,但得和。也就是你们也不要造反了。当然这是一个封号,就象宋朝其他的一些公主郡主一样,不能到实地去居住。还得居住在京城。至于她与石坚什么关系?反正他家的主够多的,也不在乎一个。

但就这一封号,一旦传出后。特别是江南某些还有些顽固的遗老,也无话可说。看,李家的人将大宋江山差点乱垮了,可是我们还对他家的后人有这样的封赏。人心都是肉长的。

这一做法人道,而且用意深长。因此连石坚都说英明,不过这样一来,为了延续李煜的后人,那个可能的儿子,将会真的一辈子姓李了。或者以后为了延后,他的儿子石祟姓赵,或者与玉素奴香再生一个儿子,姓玉素,与兴平生一个儿子,姓耶律什么的。

李织看了赵祯一眼,对于他的用意,她自然得知,但随即又将眼睛闭上。

赵祯看她的样子,再次摇了摇头,然后离开。这个女人是不可能让她低头,不过赵祯还是吩咐衙役们对她稍微好一点。毕竟念着旧识之情。

石坚再次点头,如果论厚道,确实赵祯乃是千古第一帝王。当然。只是厚道上来讲的,与文治武功没有关系。

赵祯再次转过头来,向石坚王曾他们问道:“联想井赏一些昔日小国的后人。”

他指的就是南唐、后蜀、钱越、南汉这些被宋朝平灭的后人。现在除了钱惟演外,其他国主的后人现在都已湮灭,不知道哪里去了。

其实在他封赏李楠的时候,几个大臣就看出了他有这个心意。

王曾说道:“此举也可。只是爵位已烂。”

他指的不是异姓王公候,而是赵氏子孙,现在赵氏枝繁叶茂,不知道多少王孙,从赵匡胤登基后,这才只过去七十年。如果常久下去。

将会出现一千个或者一万个王候,就是养活这批人,国家就会承担一批巨大的开支。别看一个郡主,以后的子女还得封爵,儿子封候,女儿封县主,再伯与乡主。一代代繁衍下去,国家将养活许多人,而且还要将他们养得好好的。

因为事关石坚自己利益,石坚没有发言。吕夷简在一旁沉思了一会儿:“也无不可。每代择一忠厚之人,继承爵位。其他人勿得再开枝散叶。”

他说的意思,可以特事情办;以后只准一人继承封号,以示朝廷优厚。当然不能再找象李织和李继迁那样的人,因此有了一全忠厚二字。

“准”赵祯说道,这件事就这么定下来了。然后说道:“各位先回去吧。联到石爱卿家中看一下皇妹。”

这是私事了,这几个大臣各自乘轿回家。赵祯与石坚则回到了石府。其时,已经到了二更了,但街上还是很繁华。赵祯同样也看得兴致勃勃。石坚已经通过家里给他的书信看到,赵祯经常来到他家看望他这个大侄子,石祟。但石坚现在却怀疑,是不是他在宫里也呆得闷的慌,借这口出来散心的。

回到了家中,一起迎了出来。只有兴平郁郁不乐的样子,这一次耶律煮蓉的出走或者失踪,让她的心情复杂。如果是耶律煮蓉复意作为。这是欺骗了她的感情,如果不是刻意所为,那么也让她担心。但还有一个意外的客人,那就是元俨。

比起兴平来,元俨的内心更纠葛。

拜见赵被之后,元俨说道:“我需要祥细的情况。”

直以来,几乎所有人对李织的经历一知半解,现在石坚抓获了大部份的夭理教骨干,通过审讯,也的到许多消息。当然散在各个卷宗里。有些零乱。即使整理,也要等到京城再次会理之后。

对于这个李织,同样赵祯也感到好奇,怎么一个好好的女人有这么大的野心。

石坚说道:“这个李织的来历,七年前,我与薛大人审理井尸一案中就查出此人。但那个案件其实没有审理完毕,一是当时李织生死未卜。二就是有一个疑点,那就是刺客之事。那些刺客培养起来,非是短短几年就能完成的。而天理教的时间成立不长。这个谜底一直没有揭开。直到现在,才能说是基本上水落石出。”

“其实在李织没有长大之前。就有一些人对朝廷不满,其中有一个人就甘林,就因为父亲受过李煜的恩惠,因此,他借助了自己父亲留下来的一些财产,与一些人组织了一些死士。这才是真正的天理教的原形。后来李织接手她的父亲李重承的事业,继续带着手下从事商业。

如果事情到此,也就告一段落。其实不然,早在李重承在世时,甘林这些人就找出李重承,可李重承害怕,并没有答应。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