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部分 (第1/4页)

听到石达龙的禀报,他当然也吓呆了。

他在爱民上和石坚都有的一比。但性格软弱,纯是滥老好,连囚犯都不愿意重打,不然他不可能到一处,一处的百姓想念他。但缺少石坚的杀戳果断。当然石坚的性格也是他在这世界成长造成的,幼年时受到李母的嘲笑,少年

被丁谓吓死,青年时在战场上经过多次的浴血奋战。逊有这经历,他的性格也会改变。

这可怎么办?

还是石达龙的提醒,他才想起来,不管怎么说,先到那个院落带人去抓人吧。

可是他带着士兵前去,这个院落空空荡荡,连一个鬼影也没有。

原来李织早就跑了。

李织那是什么?她之所以有今天,也是南唐一干遗臣后代不甘心扶助起来的,还有与那个王爷的串谋教导,但不能不否定她本身就是一个聪明绝顶的女人,否则都不会让石坚头痛。

她刚将齐耿送到门外,就到后面有响起。当然厨房里的火不大,几下就扑灭了。李织可没有象那几个护院的想法,认为是闯进了小偷。这明显是故意纵火,好借机逃脱?现在天冷,地上结着霜,她立即从月季花后面看到了石达龙的脚印。

她立即就想为什么他想要逃?然后想到刚刚自己与齐耿的谈话,然后立即打着灯笼在这几个房间里面查看,一下子就发现了石达龙留下的暖壶。

当时她还没有想是谁没有事做,到她床下边听床,但明白一件事,那就是自己与齐耿讲的话,全让这个人听到了。所以他才后怕,不要命地逃出去。如果他把官府引来,那自己不要说大业了,马上就要抓起来。

于是立即撤退,乘着江府还没有关上城门时,逃出江宁府,并命人追上齐耿,将这个消息通知他,叫他立即兵变,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抓到人,也不能明石达龙说的是对的,还是错的张士逊不敢大意,立即写了奏折京城用八百里加急汇报。同时将江宁府城门关闭,在城中搜捕,可这有什么用?难道那些天理教的人在脸上写着字,告诉他们我是天理教的人?

官兵将江宁府闹得鸡飞蛋打,结果个邪教的人都没有找出。

石坚后来叹息虽然石达龙与张士逊都有很大的功劳,但他们都没有做好。石达龙不说了,他当时吓坏了果不是躲藏,而是选择想办法连夜通知官府,或随便在街上找到巡逻的官兵,就有可能将李织抓个正着。而张士逊当时不是慌忙是立即通知宣州的各级官员,特别是通判本身就有对齐耿的监督权,就是齐耿赶回去,做乱也不会那么快速得逞。还有江宁府外驻扎着许多禁军,以及厢兵,立即对他们进行换防么后来的事情也会轻微。

结果到了傍晚,城中秩序大乱没有结果。这时候张士逊除了急忙通知朝廷外,还有一件事做对了将城门关上,不然大量叛党混进城中面才真正无法挽回。

不过城中乱归乱,一是张士逊名声好,老百很爱戴,二是听到邪教想要谋反,因此很配合。没有人有怨言。这时候也正值隆冬,天黑得早,闹哄哄地一天就结束了。

城外有人更急。那就是齐耿与李织。齐耿几乎马不停蹄地往宣城赶,如果张士逊醒悟过来,就是在路上拦不到他,通知了宣州各地官员,他造反的难度也会增加。甚至可能失败。

当然李织更急,这一次就如萧小一所说,她几乎将天理教所有的人都带了过来,分散在各个参加天理教的大户人家与产业里,特别是王林那个铁,里面藏着两万多经过训练的土著人战士。还有驻扎在江宁郊外的禁军,也早让她钻得千疮百孔,等待随时发作,一举拿下江宁城。

这回好了,一个偶然的失误,让她前功尽弃。这还是张士逊现在自己也慌了手脚,否则他对军队进行大量换防,并且收缴他们的武器,那么她的大事去了大半。

没有办法,计划不如变化。于是她下令立即举事。

于是驻扎在江宁城外的许多军队开始出现了自相残杀。有的是上级武将直接带着士兵用朝廷不发军饷,加上他们本来把粮食都在暗中克扣,还是打着朝廷发不出粮食的名义,使士兵怨气冲天,带着他们造反。还有的是下级武将直接击杀上级武将,说他们在吃鱼吃肉,自己这些人连饭也吃不上,鼓动士兵造反。

当然也有许多还是忠于大宋的官兵。可现在自己人杀自己人,也不知道那个是反党,那个是好人。根本没有办法组织起来,平灭叛乱。张士逊站在城头上,看到城外到处都是火光,士兵奔跑的身影,还有喊叫声,哀号声。这回他完全相信石达龙的话了,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