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部分 (第1/4页)

。那么这群人只是一群土狗野鸡!老夫自当手到擒来!”

江宁的事情传来,种世衡既然知道石坚安排了后着,那么他也将会在不久后,赶回中原。对于这个青年,他有着强烈的信任。从陕西他一次次地表演的那种种神奇,就在种世衡心中留下一种不灭的的映像。甚至种世衡都认为这世界上就没有什么能难倒石坚的。

想到石坚,种世衡嘴角露出了微笑。当初他才到陕西时,嘴角还挂着一层绒毛,可现在转眼间都成了一个饱经风霜的青年。再想到江宁府城墙上,杨偕推出了石坚的木像,种世衡清楚,如果不是这一手妙手偶得,那么城墙下的叛军还未必会发生混乱,最后不得不退却。

别看只是一个木橡,可就是这个不说话的木像,对叛军的影响都很巨大。难道那个教主就没有想过,一旦石坚真人回来,她拿什么与石坚斗?

他又说道:“因此现在本官只有等,一旦石大人回来之时,也就是本官发起总攻之日!”

梅道嘉站在赵祯的龙椅下面,还用眼睛看着那个椅子上那个青年,在这个青年的眼里有一种叫做渴望的心情。梅道嘉甚至还偷偷地用眼睛看着后面那个珠帘,他知道就是那个珠帘后的大人物,或者整个大宋最尊贵的人物,一次次将石坚排挤。他还在心里面恶意地想:为什么你这么老了,还不死。

他们都是石坚的嫡系,而且受到正宗的儒家文化影响很小,因此他们的想法也与普通官员不一样,他们某种程度也受到石坚影响,凡事会从整个大宋的利益考虑。当然刘娥一死,小赵祯亲政,不要说他与石坚的亦师亦友的关系,就凭石坚数次对赵祯的点拨,也会对石坚信任,况且相比刘娥,小皇帝的心胸也更为开阔。

当然这只是他内心的想法,可不敢向外人透露,如果说出来,他会立即推到午门外,让刽子手处死。

他说道:“皇上为何有此一问?”

因为张士逊用的八百里加急,所以到现在梅道嘉的机速房还没有得知江宁府的情况。赵祯方才想起来,到现在他还不知道。于是将张士逊写的奏折叫太监递到他手上。

梅道嘉皱着眉头问道:“为什么张大人,没有将那个王爷审问出来?”

虽然石坚写了密信,让他对克己至整个赵匡胤与赵廷美的后人进行严密的监视。可这些人身份都尊贵,不要说他是刘娥如没有证据,也不敢动他们。想想当初,赵匡义为了迫害赵廷美,伪造了那么多证据,连他不是朕的亲弟弟的话都说出来了可见一斑。

因此梅道嘉只有派人监视,可什么办法也没有。

蔡齐替赵祯回答道:“也许是这两个邪教的长老级别不高,还没有资格和见到这个王爷。”

不要说梅道嘉是整个朝廷都在想出各种办法找出这个王爷。前段时间连元俨都曾怀和在暗中盘查过,但没有半点收获。

但蔡齐的话却是说到正题上,整个天理教知道这个王爷的,也不过数人。而这些人现在都是李织的贴身心腹且为了他们的安全,这些人都在外面居无定所。

就是想抓也无从抓起。

他们的家人来威胁他们,也未必有用,就是将他们他们会前来自投罗网送死?

梅道嘉说道:“石大人是留下了三个安排,恕臣与石大人为了防止泄露有向皇上与太后禀报。”

现在事情关急,否则石坚与梅道嘉这种行为都是严重地逾制了要是在平时,轻则罢官则都有可能进大狱。当然现在也没有人敢有这想法了,什么叫事急从权!现在马上连整整大宋都在摇摇俗坠什么制,就是孔夫子复生,也不敢有所进谏。

事实就连坐在帘后的刘娥也能理解,毕竟还有一个什么王爷,这些人平时连宫也常进来,弄得不好,连宫里的太监中都有他们的亲信。不看到真宗死后不久的那场叛乱?因此不能说,一说那些安排就不灵了。这也是为朝廷好,他也没有在皇宫安放**。

不过这种做法,等到平乱后,还是要批评的,这个头不能开。

但也是平乱后,在不能说,怕伤了石坚的心。

赵祯一挥手,说:“朕恕你们罪,请说。”

赵祯真的有急了,一个花团簇簇的江山转眼间就成了这个样子。他连请都说了出来。

梅道嘉说道:“启禀赋皇上太后,石人曾留言,说过,如果邪教动乱,有两个地方势在必得。一是江宁府,二是京城。”

这个好明白,江宁府是唐故都,如果让李织得手,那么叛党的士气将会大振。至于京城就更不要说了。如果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