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一个完美的退兵理由 (第1/1页)

好书推荐: 绝世武神录

曹操大帐之中。 众人散去,只有贾诩留了下来。 贾诩看看左右无人,便对曹操低声说道:“丞相,敢问你这头痛之疾,何时可愈?” 贾诩的这句话,看似只是在关心曹操的病情。 不过曹操觉得,肯定没这么简单。 曹操试探贾诩,“文和,若我这头痛之疾,明日即好,将会如何?” “那当然最好。”贾诩说:“丞相病可,则可以全力进攻樊城,只是嘛,用何法破敌,还要再想一想。” 贾诩嘴上说好。 但他又指出,当前曹操面临着一个大问题。 这个问题就是樊城坚固,曹军破城无计。 曹操又问:“文和,若我这头痛之疾,久不能愈,又会如何?” “那就太遗憾了。”贾诩叹了一口气,接着贾诩又说。 “破城在即,不想丞相突发头疾,我军不得不暂且退兵,实在是可惜之事。” 可惜之事? 曹操品了品贾诩的话,觉得贾诩完全是在正话反说。 可惜之事,应当是可喜之事才对。 曹操当前强攻樊城无果,长久地相持下去,对刘备有利,对曹操不利。 如果现在退兵回许昌,就意味着承认失败。 这会有损曹操的威望。 如果说因为头疾而退兵,那结果就会大为不同。 贾诩的话没有直接说,但是贾诩的意思,曹操全都明白。 曹操笑了笑说:“文和尽管放心,我自己的病,我心中有数。” 贾诩听曹操这样说,也立即知道曹操懂了。 最后,贾诩让曹操多保重身体,随后,他放心地离开曹操的营帐。 …… 第二日。 曹军士兵,在寨前列阵整齐,只待曹操一声令下,就再次出发,进攻樊城。 夏侯渊这时来到曹操的大帐之中,请求曹操下令。 曹操称身体已无大碍,跟随夏侯渊一直走到寨前。 士兵们看到曹操,顿时士气大振。 曹操也登上鼓台,亲自击鼓,激励全军。 “咚……咚……咚……” 曹操用力将鼓敲得很响,一连敲了三下。 敲到第四下时,曹操手中的鼓锤,突然掉落。 接着,曹操双手抱头,露出极其痛苦的表情。 大家看了,都担心起来。 很明显,曹操这头痛病,又犯了。 …… 众人急忙把曹操送回营帐休息。 突发事故,这次的进兵,自然也被搁置下来。 接下来的几天,众人每天都到曹操帐中探望,曹操也每天都头痛欲裂,病情完全不见好转。 又过了一些日子。 荀攸和程昱,再次提出退兵回许昌。 退兵的理由,自然是曹操的头痛不见好转,没办法再打下去,只能暂时撤退。 这是一个绝对完美的退兵理由,任何人都说不出来什么。 也不会有损曹操的威名。 于是,曹操大军正式拔营,从樊城撤退。 从合肥来支援的张辽,马上回合肥,震慑孙权。 曹操又让夏侯渊屯扎在宛城,以防刘备北上。 曹操自己则带领大军,回到许昌。 …… 就这样。 襄樊的几次大战,终于结束。 刘备和曹操,双方在樊城和新野之间,形成一条实际控制线。 曹操有中原之地,人口和财富都远超刘备。 短时间内,刘备无法进攻中原。 曹操呢? 他正忙着造船,训练水军。 在强大的水军组建之前,曹操也不敢再次南侵荆州。 刘备和曹操之间,形成无战事的局面。 …… 那孙权一方呢? 之前陆逊向孙权献计,让孙权与刘备刘璋结下同盟,然后静观襄樊战事的结果。 最终曹操退兵,刘备完全据有襄阳和樊城。 孙权也就按照原来的计划,保持与刘备的友好关系。 孙权也曾经试着再攻合肥,不过再次受挫。 孙权与曹操之间,也形成相持的局面。 从这一年开始,天下进入到一个相对和平的时期。 …… 和平时期都要做什么? 当然是发展生产,积蓄力量,为以后的战争,做好充足的准备。 孔明对这些事情,早有打算。 很多事情,从孔明到新野以后,就已经开始在做。 比如完善律法,任用贤官,让刘备统治的地区,更加政治清明。 这些都是当然的事情,无须多说。 靠着刘皇叔爱民的招牌,刘备的统治区域内,不断有流民涌入。 加之自然出生的人口,刘备势力的人口数量,呈现快速增长。 人多了,特别是流民多了,就要想办法安置。 三国时期,荒地有很多。 开荒种田,是安置人口的最好方法。 特别是襄樊之战时,关羽俘获降卒数万。 这些人,放他们回去中原,他们又会相助曹操。 不放他们,也不能白白地养活。 劳动改造,是这些降卒最好的出路,孔明让降将牛金等人,带着降卒,开荒种田。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