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 (第1/4页)

例如:甲有一头羊;乙有三只鸡;丙有三只鸭。甲要买鸭子,乙要买羊,丙要买鸡。假设三种商品的价值量有这样的关系:“一头羊”=“三只鸡”=“三只鸭”。

我随便选一种商品作为货币:“羊”。现在,因为只有甲有货币,所以,甲得当第一个买方,找到丙,买下三只鸭子,丙又用羊在乙这里买下了三只鸡,整个交易结束。

现在来分析一下,货币出现时,它的发行量为1,两次交易之后,货币的回收销毁量也为1,三个人之间的交易虽然使用了货币,可是在三个人的买卖完成以后,货币就消失不见了。

在相同的条件下,三个人在商品之外,另外确定一种货币:黄金。黄金作为货币而言不具有任何价值量。在这个时候,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三个人在不同货币发行量下,交易会出现什么新情况。

甲乙丙三方拥有的商品的价值量最大的是“羊”,假设羊的价值量为3克黄金,一只鸭与一只鸡的价值量为1克黄金。那么要完成相同的买卖过程,至少需要3克黄金,这3克黄金的货币该分发到那些人手里了?

把3克黄金全部给甲,甲拿着货币买下丙的三只鸭子,丙拿着3克黄金到乙这里买下三只鸡,乙拿着3克黄金到甲这里买下一头羊,买卖完成之后,货币就回到了甲手中。把货币全部给乙或丙,结果一样。如果把货币平均分给三个人,甲用1克黄金在丙处先买下一只鸭,丙用2克黄金在乙处买下两只鸡,拥有3克黄金的乙,就可以拿着3克黄金在甲处买下一头羊,甲再用2克黄金在丙处买下剩下的两只鸭,丙再在乙处买下剩下的一只鸡,买卖达到甲乙丙三个人的购买目标之后,每个人手上的货币量与买卖进行前相同。

现在,把货币发行量提高为4克黄金,无论是给甲乙丙三个人中的一个或者不平均地分给三个人,完成买卖的过程,与前面相似,在完成买卖之后,货币还是会回到持有货币的人手中。当三个人把货币发行量提高到甲乙两个人每人3克黄金时,有两个交易可以同时进行。当三个人每人都有3克黄金乃至更高的时候,三次交易都可以同时进行。不过,当货币发行量超过3克黄金以后,全部集中在一个人手中的时候,加入到交易过程中的货币,始终都是3克黄金,不应该有任何变化了。

如果把货币发行量降低到2克黄金呢?采用分期付款的话,三次交易经过一系列的分拆之后,还是可以完成,只不过,这个过程变得更加复杂化了。

我现在总结一下,要完成相同商品总价值量交易的条件下:随着货币发行量的增加,交易过程愈加简单,时间愈短;货币愈加集中,交易愈加简单,时间愈短;货币愈加分散,交易愈加复杂,时间愈长;货币发行量超过个人以及整个社会具有的商品的总价值量之后,再针对其提高货币发行量,无法再简化、缩短交易过程。

在《界限资本论》里,我没有对我的“价值守恒定律”进行严格定义,在这里,我对“价值守恒定律”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有必要阐述一下:在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度量商品价值量的方法的基础上,在物质资本、文化知识资本、工序资本三种资本的范围内计算,从人类诞生到现今,乃至消亡,人类社会进程中的某个时间、某段时间,每个人乃至整个人类所具有的总价值量都是一个常数——现在,我认为这个常数是0克黄金(任意货币单位)。

也就是说,当我们用时间、空间作为武器,从人类社会进程中砍下任意部分,经过计算,该部分包含的人,个体和整体拥有的三种资本的总价值量,与债务总价值量,数值上刚好相等,加上资本流动方向之后,就变成了一对相反数。

我为什么在这里说这些题外话?因为我发现,货币的发行量与对应的货币流动过程之间的关系,刚好能证明这一点,反过来,因为这一个还是值得怀疑的结论,在货币的发行量上一旦添加上点其他功能,必然造成剥削。 。。

1。2。1 发行货币的目的

在现今的社会中,发行货币、控制货币发行量的目的,已经不再是为广大的买卖双方简化交易过程,而变成了稳定经济,保证经济发展。

“难道这还有什么不好的吗?难道要经济大起大落,才是你的正途?”如果读者这样讽刺我的话,我反过来就要问问读者,什么是经济?我看过很多关于经济的定义,对于这个词的准确定义,我一直很迷糊,所以抱歉,得劳烦读者自己去查找了。虽然我这样说了,但也请读者不要把我当成门外汉(或者门外女),因为我相信,经济的定义应该都是包括我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