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部分 (第1/4页)

“麦德林议员这几十年营造出了极难得的形象,整个联邦政坛,大概只有帕布尔能够与他抗衡,然而在青年学生的心中,这个圣乔治的门徒,才真正是能代表他们向往的公平理念的偶像人物。”

鲍勃总编收拾好了桌上的文件,和伍德一起向着会议室走去。报道出炉的这几天,他们两个人承受了此生从未承受过的巨大压力,这些压力不仅来自于联邦上层,更来自于普通民众的愤怒,甚至是家人的不理解。

只不过几天时间,他们看上去就有些憔悴了。

会议室里的记者看着走进门来的二人,交换了一下眼神,然后开始提问,名义上是为了采访抗议的学生而来,实际上他们更关心的当然还是对麦德林议员的指控。

鲍勃总编坐在了椅子上,笑着望了一眼四周的同行,说道:“有什么想问的,大家就问吧。我当年也是跑记者出身,知道想要找寻答案时的煎熬。”

记者们笑了笑,然后有人很直接地问道:“连续报道里的那些图片和录音资料,来源合法吗?来源是哪里?如果这个问题不弄清楚,我相信报道的可信性会降低很多。”

记者们不会试图去找寻那些资料,日报方面肯定不会泄露出来,而且就算他们拿到了手,报社也未必敢刊登出来。楼下那些正在示威怒骂的青年学生们,就证明了这样做的风险。

“信息来源我们肯定要保护,而事实上……是寄过来的。”伍德抢先回答道:“新闻从业法大家都很熟悉,像这种寄过来的材料,没有合法性的问题。至于在S2区的那些相关调查资料,我花了七万联邦币,请了十几个狗仔队,才挖了回来。”

“跑娱乐线的狗仔队?”那名记者不可思议地摇了摇头。

“不要低估狗仔队,只要肯给钱,他们比司法部和联邦调查局加在一起还要有效率。”伍德记者耸了耸肩。

接下来几个提问之后,一个一直沉默的中年人忽然开口说道:“鲍勃,我不是采访你,只是对于这个报道我有些疑问,想问一下。”

鲍勃总编和会议室里的记者,都认识这位叫邬漆麻的中年人,甚至很熟悉,因为他是联邦里出了名的拼命记者,从业至今,不知道写了多少篇让联邦政府颜面扫地的文章。

既然不是采访,会议室里的记者们很有默契地关掉了手中的录音设备,安静地听着。

邬漆麻斟酌许久后说道:“你知道我是个什么样的人,可我仍然认为在大选前,你们扔出这篇报道不合适。说到底,我还是相信麦德林议员,姑且不论你们那些基于推论的证据链有几分可信度,但……”

“什么叫基于推论?难道那些图片上面的金发女郎不是麦德林的秘书?难道那个基金会里的家伙,没有交待自己做过什么?”伍德愤怒地挥舞着手中的报纸。

“可这些人都死了。”邬漆麻皱着眉头说道:“而且我也不想争辩这个。我只在想,麦德林议员如果是幕后黑手,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无论是今天报道的临海州暗杀事件,还是环山四州的恐怖袭击,对依然保有浓郁反政府色彩的他来说,能有什么好处?”

“破坏联邦的和解协议与气氛,用那些死亡将联邦民众割裂成两个政治族群……麦德林议员肯定是一位成熟的政客,不会不清楚,这对他的大选之路没有任何好处,而且恐怖袭击时,他就在现场,险些身亡。联邦族群越对立,他身上的反政府色彩,便越是个包袱,而不是一层光彩。”

鲍勃总编安静地听着,整个会议室里的记者们也很安静,大家都是跑政治线的记者,对这方面有天然的敏锐,自然很清楚邬漆麻的分析很有道理。说来说去,怎么也找不到麦德林议员做这些事情的动机。

关于动机的问题,其实许乐很久以前就想过,邰夫人也想过,甚至是林半山也曾经在高速铁路旁的草地里思考过,然而这些当事者,或是拥有大智慧的人,都无法猜透麦德林的心里在想些什么,找不出他这样做的理由。

等邬漆麻说完之后,鲍勃沉默片刻后说道:“我也想要找出他这样做的动机,但没有找到。不过我更清楚一点,身为新闻从业者,我们只需要找到事实,讲述事实,事实背后的动机,是需要检查官去考虑的问题。”

他抬起头来,直视会议室里的记者们,平静说道:“报纸不会宣判一个人有罪,只会告诉联邦的公民,那个人身边的人曾经做过些什么,至于有罪无罪,读者们的心里自有评判。”

邬漆麻并未放弃,摇着头说道:“但是你们的推论,你们叙述所谓事实时的笔风,已经表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