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1/4页)

座消失不见的日本古代名城,视为“鬼城”。

第二章 镜里乾坤 乾坤袋

算卦的都是江湖手段,历来伪多真少,但必须通过一些方法,让人们觉得神妙无比,才会心甘情愿地掏钱上当。

据说旧时有一位算命先生,人称“冯半仙”,每天在大街上摆一张桌子,上面放着纸笔、铜钱、竹签等物用以占卜。他有时候是真按照生辰八字、周易八卦来推算你的运程,但一般不准。神验的则必然是用了某些手段,这位冯半仙主要通过“乾坤袋”来算命。

用这种方法行骗的人,会在摊子旁边摆上一个麻布口袋,里面鼓鼓囊囊也不知装了什么,如有人前来问卦,他会先听其口音,推断此人来自何处。然后观察体貌特征、籍贯年龄、穿着举止,推断来者家境贫富,是念书或是行商。如果是衣衫褴褛没什么油水,冯半仙就会找借口将其打发走。

如果遇到有钱的主顾,冯半仙就会故弄玄虚地说:“人皆有命,造化穷通,冥冥之中全是定数。阁下的命早在我这乾坤袋里装下了,如若不信,咱们可以当场验证。”

怎么验呢?就是让来者把自己的生辰八字、籍贯行业都写在一张纸上,写完后交给冯半仙,他拿起来从头到尾念上一遍,期间还会说一些大伙听得懂或听不懂的话。待其念诵完毕,随手把布袋打开,从里面摸出一张纸签请来者观看。

纸签上写的内容,诸如生辰八字、家里几口男女、有无子嗣之类的,都与那人先前所写完全一致,要看纸签反面的运势,则要收卦金了,卦金因人而异,从无定数,贵有贵价,贱有贱价。冯半仙道:“您是贵人,至少十个大洋。”

那人不懂其中名堂,以为真是遇上活神仙了,任凭索要多少银两,都会不吝照付,请冯半仙往下批卦。

其实冯半仙的“乾坤袋”,乃是用了一个非常简单的障眼法。在那麻布口袋当中,往往装着一个侏儒童子。他在念诵主顾所写的生辰八字之时,袋子中的侏儒会以速记的方法抄录在其纸上,期间算命人或点或评,或说一些行业内的黑话,暗中告知袋子中的侏儒,他就会按照冯半仙所说,胡乱编写一些运程灾祸等。

等到冯半仙那张纸读完,袋子中的侏儒也按照他的意思把所谓的“命纸”写成了。冯半仙把手伸入布袋里,拿出这张临时攒录好的“命纸”让主顾比对,如果有丝毫不一样的,那才真是奇了怪了。

其实此种手段也不容易,首先要找一个既要能速记,又要字写得好看,而且认识字还要多的侏儒童子做徒弟。倘若找位斗大字也不识几个的半文盲,那算命先生念着半截,乾坤袋中突然出声叫道:“师傅先别念了,前边的我还没记住呢,另外……某某字怎么写?”这算命先生的摊子非让人砸了不可。

第二章 镜里乾坤 破烂王

废品回收站的大垃圾堆,可是处名副其实的“宝山”,经常有成群结伙的人,拎着叉子在上面乱翻,但这些人大多不懂眼,拣出来的东西多属于“回收再利用”的范畴,其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废品堆里翻出来的东西,还真有那惊天动地的国宝,其中不乏商周时期的青铜重器,当然现在是没有了,这些事都集中在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之间,以“文革”和大炼钢铁时期最多。

当初随着北京奥运城建规划的实施,很多政府机构、文化事业单位也开始搬迁,大批早期的文件、名人手稿、画稿、书信、日记被当做垃圾处理掉,其实这些东西也都值钱,可一般人谁能鉴别出来?那时有位姓赵的破烂王,他是京城最大的旧货买主之一,文化底子很深,很幸运地赶上了这一时期,经他手淘出来的东西,就有周恩来的亲笔国书、杜聿明在战犯管理所写的申请信、日本731部队的细菌实验报告、被茅以升亲手炸掉的钱塘江大桥的蓝图、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的手稿、北洋政府大总统徐世昌写的对联……

记得以前在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有个叫“邋遢乔二”的老爷子,当年常在潘家园混的人,多半听过他的名头。乔二爷是收破烂发的财,四九城里收废品的没人不知道他,据说他是南方人,生下来的时候赶上打仗,家里带着他在一个被盗空的坟洞子里,躲了足有十多天,从那以后他那双眼睛就跟夜猫子一样,一到黑地方就冒光,变成了无宝不识的贼眼。

他早年生活窘困,就凭这双贼眼在成吨成吨的废品破烂中,一样样地拣出不少宝贝,这些宝贝都是文物,大多是“文革”时期失散在民间的,或是收藏者去世后,没来得及对后人有所交代,当时普通老百姓在观念上还不重视旧货,大伙都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