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 (第1/4页)

原本坐在那里静静听着刘武和马小五对话的热闹有些听不下去了,直接就出声质疑。

还不等刘武出声训斥他,坐在他身边的喜庆伸手一巴掌就拍在了他的头上狠狠的说道:“多嘴!”

刘武看了看一脸委屈的热闹一摆手打断了两个人的胡闹,对着马小五点了点头,那意思你继续。

马小五看着刘武低沉的说道:“其实从公文中提到的皮城假候开始大哥因该已经看出来了,这个杜林是想要抢功,而张淮明显没有反对的本钱在整件事中也只能捞点汤喝。”

“既然如此那张淮的表现就不难解释了,他说的别人不是旁人正是太守杜林,我想他最后之所以留下来安排那场戏说那番话都是在提醒大哥,整件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希望大哥能小心应对!”

“他会有这么好心?”

听到这里刘武显然不太相信,所以说一旦你心里将一个人打上了坏人的标签,即使他做的是好事在你眼里也是坏事了。

马小五认真的看着刘武回答道:“看来大哥小看自己了!”

“什么意思?”

刘武算是彻底糊涂了,这和小看自己有关系吗?

马小五看着刘武一脸认真的说道:“大哥这一战可以说是这两年来汉匈之间唯一的一次大胜,而通过这份竹简不难看出,杜林和张淮的交易,杜林要的是功而张淮明显要的是人!”

“也就是说张淮是在刻意拉拢大哥,不过有一点我没有看明白,因为这个张都尉明显心里还有些顾忌,我想来想去都不明白这个张淮的顾忌究竟在哪里,直到刚才我才突然想起来,张淮和杜林都明显刻意忽视了一个人!”

“谁~!”

听了马小五的话刘武真有些坐不住了,没人想和未知的敌人交手,现在刘武迫切想要知道这个人究竟是谁。

马小五看着一脸焦急的刘武一字一顿的说道:“何故,何副将!”

“何故?”

“对,就是何故!”

“大哥仔细的想一下,为什么张淮明明知道何故原本已经投降了匈奴,可是在后来对此事却完全没有提及,还有为什么用何故的印信能如此快的调集和边军不同体系的郡兵!”

“这个何故有很深的背景!”

不等马小五说下去刘武已经接过了话头。

马小五点了点头对着刘武说道:“不错,也只能这样解释才说的过去了。”

“不过大哥也无需担心,因为在属下看来不管是太守杜林还是都尉张淮,他们对主公并没有加害之心,可能更多的反而是有收复之意!”

“这话从何说起?”

见刘武仍然不明白,马小五苦笑着说道:“大哥请想竹简之中杜林并未提及何故,那以太守大人的意思就是要告诉大哥,他对这个何故根本就不在意。”

“另外张淮来了以后可有提及何故?”

刘武细细一想,对啊!不管是杜林还是张淮都没有提起过何故,那意思是再明白不过了,他们对何故根本就不在意,他们在意的只有这个能打仗的刘武。

“呼~!”

想到这刘武不禁长出了一口气,对着马小五说道:“既然他们都未追究这件事,那麻烦又从何来啊?”

马小五苦笑的看了看刘武说道:“大哥难道忘了张淮的提醒?”

“张淮的提醒?什么时候?”

马小五看了看刘武,他现在对刘武这种忽明忽暗的慧根算是彻底无语了,只能无奈的说道:“大哥忘记了?张淮的家人是怎么死的?”

“呃~!”

马小五说到这里刘武算是有些明白了,这是张淮在提醒自己,有些事情不是自己所能左右的,更不是张淮和杜林所能左右的,刘武站起身来忍着双腿和全身的疼痛走到大帐的门口挑帘向外面看去,风雪已经停了。

可是刘武现在的心里却是另一番天地,因为刘武在心里不断的问自己。

“什么时候命运才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第七十三章县令蔡邕(上)】………

(兄弟们做好准备,第一个女主出现了,可能身份有些争议,呵呵)

一心埋头赶路的刘武并不知道,他这次意外的大胜不但把自己推到了未知的前台,更将自己带进了权利斗争的漩涡之中,像刘武这样的“小人物”他最后的结局只能是掉落悬崖摔得粉身碎骨。

武泉城南的一处驿站之中,一群人正在歇脚饮酒,从门外那一匹匹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