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第1/4页)

美国这个国家总体上来说是一个比较自由化的国家。尽管说罗斯福强势政府实施新政,但是随后还是回到了比较自由的模式,在随后60年的和风细雨般的发展历程中,很多过度自由的倾向又逐步显现出来。例如1997年长期资本的倒闭带来了华尔街的一次危机,很多美国人认识到,不对对冲基金进行监管和约束是不行的,但是全社会有更强的反对对其进行监管的声音,后面的10年无所作为,直到这次危机中对冲基金又一次扮演了推波助澜甚至是始作俑者的角色,才使得美国政府终于下决心对其进行“适度监管”。

所以说,对美国过度自由式的发展模式进行修正是一种必然,从更广阔的历史过程来看,此次危机是美国式高速发展模式所必须支付的必要成本,是周期性的。

我们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尽管华尔街出现这么大的问题,但是金融体系的发展趋势并没有改变,那就是越来越多的金融资源将走向资本市场,通过市场化的手段进行配置。1913年,美国的金融体系中,在资本市场和银行体系中的金融资源大致是1∶1,大致100年下来,到1999年,这个比例变成9∶1。为什么?因为越来越多的金融资源走向市场,通过市场进行配置,这是一个必然。为什么?因为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从长期统计平均来看,一定会超过通过行政方式或商业银行,我将其称为金融体系的熵增加原理。

还有一个和人类发展规律是非常像的就是熵增加原理。物理学对世界的解释是,物质是守恒的,能量是守恒的,但熵是不守恒的。熵是自由度,世界的自由度是越来越大的。比如说一个封闭的容器中间有一个隔板,左边是浓度高的气体中,右边是浓度低的气体。抽开隔板,浓度高的气体会向浓度低的气体扩散,因为它寻求一种均匀分布的状态,也就是熵最大的状态。

这可以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很多规律,比如说为什么市场最终会成人类最好的配置资源的场所?因为它的维度最大,自由度最大。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如果把浓度低的气体打到浓度高的气体中,要永远维持就会消耗无限的能量,一旦放松,立刻就回来了。所以我们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改革过程中,不能违反人类发展的规律。

落后的资源配置方式会退出历史的舞台。我们要看到这个规律,要把握这个规律,当然我们不能操之过急,但是必须要朝着这个正确的方向去走。因为世界潮流不可抵挡。在这个过程中,商业银行怎么办?可以做两件事,一是主动上市,接受市场的监督和制约;一个是主动转型,向与资本市场相关的业务或者中间业务转型。我们看到中国的银行这几年正在向这个方向发展。

资本市场与大国崛起关系是非常密切的。美国崛起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资本市场的推动力。美国崛起过程中几乎所有的事件,背后很大的推动力都是资本市场。重工业化很容易理解,美国的重工业为什么发生那么快,因为每个钢铁企业出现之后,都是通过资本市场快速地并购、重组,发展起来。大家可能不容易理解战争和资本的关系。以美国的南北战争为例,这是一场典型的以弱胜强的案例。一开始的时候,北方是弱势,南方是富国,因为打仗要花很多钱的,大家都需要拼命去融资。南方的办法是大量印钞票,最后导致了南方通货膨胀率是战前的9 000%。北方聪明一些,发国债。最后北方以弱胜强。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非常类似的案例,就是甲午海战。当时中国的GDP 是日本的5倍,但战争融资是个大问题,李鸿章拿不到钱,在英国订的最快的快艇被日本人买走了,日本人哪来的钱?日本发行国债,迅速把资金聚集在一起,买了最快的快艇,最后战胜了老师,中国被迫割让台湾,赔款49年。

。。

阿姆斯特丹的鲜花市场

我前几年翻译的《伟大的博弈》出版后,重印了32次,还有很多盗版本。我每次在学校里做讲座,都有学生拿着《伟大的博弈》盗版本来请我签字,我都很高兴,为什么?我们上大学的时候,只知道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我们花了10多年,才知道对一个国家来说,经济体制最重要,金融体系最重要,资本市场最重要,我希望今天的大学生一进大学就知道这个事情,这也是当初我翻译这本书的初衷。资本市场是市场经济的最高端或者说是最经典,或者是最抽象的市场经济。

怎样理解市场经济?记得我在芝加哥大学读书的时候,有一个非常好的教授讲过一个阿姆斯特丹的鲜花市场的故事。在阿姆斯特丹有一个全球最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