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部分 (第1/4页)

所以太子丹游他国以来,都不会在一个地方呆得太久,也不会与对自己有危险的人物呆在一起。

“李图兄弟,前此曰子你一曲《破晓》震京华,在如此美丽的夜色中,为何不抚上一曲?传闻,《破晓》乃是媲美古时十大名曲,是天下一绝……”燕太子丹道,同样在查验着李图的真实的身份。如果对方真是檀香李图,即使是自己的身份泄露了,也没有多大的关系。

“天下一绝倒是不敢,不过抚上一曲,亦无不可的。”李图点了点头,自然是明白子丹的意图。

太子丹又道:“荆轲,既然李图兄弟抚琴,你可否舞剑?”

“公子,轲从不舞剑。”荆轲拒绝。

太子丹对着李图摇了摇头,不过李图倒是没有太过介怀,当即把背后的古琴取下坐了下来,把古琴放于膝上,双手蓦然落在琴上,一拂。

一串琴音骤然响起,接着手指飞速地拨弄着琴弦,一个个音符飘起。

动作非常优雅。

看到如此,太子丹心中也赞了一声,不愧为雅士,一举一动都散发着一股特别的魅力。

琴音响起,身后架起了三道七彩虹桥于夜空。

一个个音符从李图的指间划出,化作潺潺流水声,不断地冲洗着心灵上的污垢。一个个音符,一个个指法,从他的双手中完美演绎出来,发挥到极致。

此时,从指间凝结出一个个淡淡的音符,飘向了天空,如同雪花一般。

蓦然间,一种特殊的气息油然而生,整个人随之一变,白衣无风而飘,一拔,一弹,都散发着一股神韵。

看到这里,太子丹心中大为惊讶起来,看来是自己小看了李图,连旁边的荆轲也有些意外。

……(未完待续。)

第五十一章 天下丹砂皆巴氏

第二天,太子丹再次邀请李图一起入秦,李图也没有犹豫,带着小狐狸走上了太子丹的马车,一路西行而去。

“这一片莽莽山林再过就是秦关,但山路崎岖并不好走,大概还要两天左右的时间才能走到。秦关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又称为‘函谷关’。此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长河,素有‘天开函谷壮关中,万谷惊尘向北空’、‘双峰高耸大河旁,自古函谷一战场’之说,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马车中两人相对而坐,中间摆着个棋盘,太子丹边落子边向李图讲起了“秦关”,而李图则是静静地听着,不时问上一两句。

从落子来看,太子丹是属于均衡型棋手,对局面把握从容,有几分随心所欲无招胜有招之感。一局下来,三转棋风,刚柔并济,能攻善守,运筹帷幄,有坐看云起之妙。而且运子行云流水,以拙胜巧,于柔弱处见千钧之力,为人所不为,行人所不行,得深“重剑无锋,大巧不工”之意。

落起子来显得大气磅礴,以势压人。

虽然太子丹也是一名四品棋师,深得棋艺精髓,但李图的棋力早已超四品,即使是与三品大棋师下起来,也是旗鼓相当,甚至还要略胜一分。而且,曾在黑白棋城中观尽千棋局,或是大气磅礴,或是奔放豪迈,或是流水不争行,或是柔凤快枪,或是飘逸洒脱……早就察知了每一种棋风的优劣之势。

猛者只是一味逞强,得手概率低;大气磅礴看上去很美,但少善恶搏;阴柔者往往能克制刚猛或狠辣。

而太子丹的棋风则是属于大气磅礴,在亮点妙招闪烁之时,缺点也突兀而现,就是少善恶搏。李图知其劣,或直线攻杀,或缠绕追击,或鬼手不断,各种手段呈现而出,棋风诡异到极点。

对于李图穷追猛打,太子丹的套路开始乱了,只能穷于应对,根本就无法判定棋路,而且各种手段呈现而出,死死地堵住了自己的生路,眼光毒辣无比,不禁惊叹连连。

心中对李图又是高看了一两分,想不到琴艺出色,连棋艺也不简单,心思更是慎密。

太子丹看到自己被李图死死地制住,再无生路可言,再走下去无非是挣扎多几下而已,毫无意义,于是干脆投子认输。感叹道:“李图兄弟果然是棋艺过人,洞悉了棋盘上的一切,在下不如,佩服。”

太子丹拱拱手,神态非常自然,并没有在意棋局上的输赢,接着之前的话题,又道:“东起弘农涧西岸的函谷关东门,横穿关城向西,由王垛村的果沟、黄河峪、狼皮沟至古桑田,全函谷古道长三十里,是这一带唯一的东西通道。而且,谷深二十丈有余,谷底宽三丈左右,窄处只有不到一丈,谷底有蜿蜒道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