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部分 (第1/4页)

但只要突破这个瓶颈,那么就是国士。

而国士和一品大琴师之间,是一条难以跨越的鸿沟,它需要的是明悟以及琴艺知识的积累。

琴艺的知识可以用时间来积累,但明悟就很难说,它需要一定的天赋……

现在李图才二十岁余,还不到二十一岁,如果成为了国士,那么绝对会轰动七国,成为一个传奇。公羊传二十六岁成为了国士,就已经成为了传奇,成为七国最年轻的国士。

在七国,无人不知。

“生命的气息……”这是国士的琴声,李图在沉思着,细细地揣摩。

这两天,他一直在想着这个问题。

但明白和明悟是两回事,不可同义而言。

“小子,你学得太杂了,作为一名儒家修行者,习了琴棋书画还不够,居然还去修行符道,舍本逐末啊。”中年大叔摇了摇头,接着又笑着道:“如果你只是读书练剑,大叔倒是可以教你几招绝世剑法,包你可以横行天下了……嗯,一剑平天,真的可以一剑平天的哦。”

“杂?”李图停下了抚琴,乌鸦也说过他有些舍本逐末。

“儒家者流,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可懂?你太看重琴棋书画了,这些只是为了修身养姓而需掌握的技艺而已,它应该是辅助的存在。古人发明和使用琴,其目的是顺畅阴阳之气和纯洁人心,是为了更好的修心养姓。”中年大叔淡淡地道,继而走出来,向酒肆门口走去,口中继续吐言,“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闻言后,李图不由怔了怔,口中轻念着:“礼之敬文也……”

这句话的翻译为,《礼》的肃敬而有文饰,《乐》的中正而又和谐,《诗》、《书》的内容渊博,《春秋》的词意隐微,存在于天地之间的道理都包括在这些典籍中了。

“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

中年大叔走出了走酒肆,回头看了一眼李图,又道了一句:“纯者不杂于阴柔,粹者不杂于邪恶,而精者又纯粹之至极也。”

李图继续怔了怔。

……

傍晚,俞汤从水泊边的那座院子走了出来,路过破旧的牌楼里,驻足看了看那一座清冷的酒肆。

“公子,在看什么?”身后的书童奇怪地问着,也在打量着那一株老杏树。

俞汤看了一眼书童,微微一楞,接着也明白过来了,这间酒肆并不是谁都可以看得见。如此看来,这酒肆的主人倒是有些能耐,萧大先生,不禁皱了皱眉头,心中颇有些不悦。接着想到了那清幽的琴声,不知那名无名琴师是否也是来闯梁山的?

驻足一会儿后,俞汤也就离开,并没有进入酒肆。

第二天,天色刚刚亮,梁山县中来自各国的青年才俊就向梁山涌去,生怕走慢了一步。

此时,在梁山脚的牌楼下聚集了很多人,都是来自各国的天才俊杰以及各地看热闹的人,或者是一些文人墨客。

初上梁山之路有四条道,也就是琴棋书画这四道。

在棋牌楼下,站着两名神情微微有些激动的女子,她们是燕国川南郡的江若姐妹,擅长于棋艺,数年来精心钻研,也踏入了大棋师的行列。

在川南郡很有名气,不差于一些年老的大棋师。

“姐姐,听说这条棋道乃是上山的第一关,最后过关的只有一人……”江离激动之中又有些失落地道。

“不错。琴棋书画这四条道,最后可以继续走下去的只有四人。”江若点点头,凝视着这长长的阶梯,“不过,凡事并不一定就得这样。听说,以前有过三人同过了一关,最后继续走下去的有六人,虽然这样的情况很少。”

“赵国的车文姬来了。”有人道了一声。

外面走来了一名气质非凡的女子,看起来十**岁的样子,手中拿着一卷棋谱,在边走边看着,并没有理会他人的注视目光。走到牌楼前停了下来,然后看了看那长长的阶梯,似乎在沉思着。

江若看了一眼车文姬,轻言:“车文姬乃是赵国这一代最为出色的棋师,棋艺在赵国无人能及,让他人黯然失色,被称为棋痴……齐国的第一公子俞汤,他的棋艺或许比车文姬还要胜两分,他们两人……”

江离看了一眼车文姬,她们两人比起车文姬还是差了几分,看其气质、容貌,亦是差了两分,心中不由有些自惭形秽,有些信心不足地道:“姐姐,我们还要不要上山?”

“来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