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页)

目录

引子

第一部分 巴山蜀水

重庆戴家巷

缙云山

路途中

十七街3号

转田坝

酥油和糌粑

经堂

学习书法

除四害

名誉社员

携游

告别成都

第二部分 北味京风

史家胡同23号

周总理来家中

天安门看焰火

学习

教育事业

体育运动

过春节

“自然灾害”时期

颐和园避暑

“共产党最了不起的地方……”

第三部分 新波旧浪

抄家

灰涤棉中山装

步行“串联”归来

“去吧,不会就这样的”

为我给周总理写信

出席尼克松访华招待会

“我自己可以!”

关于现代战争的三言两语

偶谈诗词

“铁打的江山,为啥硬是要搞垮!?”

向周总理说郭子仪

“已去了”

尾声

附录1

走到人民阵营的历史道路(刘文辉)

附录2

《走到人民阵营的历史道路》一书后记(刘元彦)

附录3

祖父年谱

。 想看书来

引子(1)

2006年6月24日,是祖父逝世30周年。当时产生一个念头:把和祖父、祖母一起生活的情形写成一本小书,算作一个纪念。这个东西,不是为发表,不是为大众读者而写,只是给亲友们看看。后来,断断续续动手做了一点。但是因为工作忙,始终没有完成。

2007年,是祖母诞辰100周年。动笔写回忆作品的念头因此又起,并因原来的写作计划迟迟没有多少进展而感到某些不安,遂决定加快进度。

祖父刘文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不大不小的人物。 他1895年1月10日(甲午年腊月十五)出生于川西平原上一个普通农家。在家乡受过家族私塾教育以后,于13岁上(1908年)离家到成都考入公费的四川陆军小学读书,此后又考入西安陆军中学、北京陆军第一中学、保定军官学校第二期,1916年从保定军校毕业后回四川从军。时值辛亥革命后的动荡年代,祖父在内战中逐渐崭露头角,十年中从一个下级军官变成四川军政界的一个重要人物。他曾任国民革命军24军军长、 川康边防总指挥、四川省主席、西康省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担任过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四川省政协副主席、林业部部长等职。在其军事、政治生涯中,经历过内战、经边、反蒋、联共、起义等活动。祖父的一生曲折跌宕,可以看作中国近现代社会大转折的一个缩影。

我1951年出生于重庆,从那时直到1968年底离开北京到山西农村插队,始终和祖父、祖母生活在一起。此后,到祖父1976年去世之前,我凡回北京探亲、办事,期间也是和他们住在一个家里。虽然从书上读到过一些有关祖父的被描写得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但是我多年所接触到的不过是一些寻常事情。事实上,解放以后,祖父就逐渐离开了政治,过上相对平静的生活。开会、会客、读书、看报、散步、休假、生病、住医院、给后辈一些关心……和那个时代的许许多多中国人一样,走他们的生活之路。即使是“*”中的抄家,也不过是和那时的一些人同样的一种经历,而且因祖父的特殊身份和得到周恩来总理的保护,他所受的冲击比其他许多人要轻得多。这便是本书取名“寻常往事”的由来。

在回忆和祖父、祖母在一起的那些生活片段时,我不时会联想起我曾经读过的祖父的一些著述。我不想受章法所累,而是信马由缰,随思绪而去,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想摘引便摘引。这样做的结果,自然是东拉西扯,不合章法。但愿如此能为读者提供更多的信息,以补文笔之拙。

对于祖父的著述,我从未做过系统的搜集因而也未进行过系统的阅读,只是阅读了一些顺便到手的东西。在这里我首先要感谢游继业先生。游先生是父亲的中学和大学同学、好友。十多年前,有人要组织出版一批民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