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部分 (第1/4页)

李贞在长安城原本就没有多少亲朋好友,如今成立了大逆犯人。这丧事即便不从简,也没有多少人敢登门吊祭。因此,白幡飘飘银装素裹之下,竟是只有他原本地一些姬妾,就连儿子都远在千里之遥来不及赶来——就是因为他们这个雄心勃勃的父亲,他们失去了王爵,日后怎么过日子还成问题。

在灵堂摆开的第二日,一驾马车停在了越王第门前。冷冷清清的门上只有两个门子,一看到马车上下来的人都以为自己的眼睛出了毛病。那个消瘦憔悴面带戚容的人,竟然是……竟然是纪王李慎!

要知道。这纪王李慎可谓是被自家主子害得最凄惨的一个,不但差点连累得吃了官司,而且还罚俸两年受了申斥,差点连王爵都给贬了。在这种莫名其妙的牵连下,这位主儿居然还能上门吊祭?

一时间,两个门子是惶惑难加,上去迎候的时候竟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正在他们慌乱之际,忽然又传来了一阵车轱辘声,这抬头一望竟又是一辆华丽地马车,而从马车上下来的人更是让他们呆若木鸡。倘若说纪王李慎是因为一丁点兄弟之情方才前来吊祭。那这一位上门干什么,来示威么?

李贤望着那边几张目瞪口呆的脸,再看看面露茫然的纪王李慎。不由得深深叹了一口气。他生平最恨假惺惺装腔作势地卖好,所以今天原本是打死也不肯来——想必越王李贞如果活着,看到他也绝对会咬牙切齿恨不得咬下一块肉来。

然而,君有命臣不敢辞,这皇帝老子既然都发号施令了,他就是不想走也只能走这一趟显示老爹的仁孝。

“十叔果然是重情重义。”

要是此刻听到这句话的是别人,那必定不是勃然大怒就是恼恨不已。但李贤面前的人是纪王李慎,这一位的表现便坦然得多。只见李慎轻轻叹了一口气,摇头感慨道:“我素来知道八哥大志,却没想到他会把脑筋动在这种地方,何其可惜也!”

见两个门子躲得远远的,李贤便也没管什么长幼辈分,轻轻拉了一把李慎的袖子就往里头走。仅仅这么一会儿功夫,围观地人就已经站了不少,他可不高兴给人家当猴子般地耍看。这并肩进了里头。他方才发现负责治丧的官员基本上不见踪影,一群仆役更是如同无头苍蝇一般四处乱撞。

在这种情势下。原本就不想多呆的李贤更不愿意多留。匆匆在灵堂祭拜,表达了自己那位皇帝老子地宽弘大量之后。他便准备溜之大吉,谁知才出了灵堂却被李慎一把拉住。

“六郎可否帮我一个忙?”

李贤心中一突,随即转过身来问道:“十叔有话但请直说。”

“我原本准备正月起程回去,现在遇到这种事,恐怕是走不成了,而且只怕是又要迁徙封地。我原本对于这些就是无可无不可的,如果实在不行,我只想在长安或洛阳寻个安静地方好好养老,姊姊对此也赞成,你能否帮个忙,看看陛下意思如何?”

对于这样一个要求,李贤沉思片刻便爽快地答应帮忙说项。这一出门,他方才想起素节日前好似逃命一般地逃出了长安,仿佛生怕因为这件事情有所牵连。和李慎比起来,那一位实在是有些不识时务——率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就算回到封地,是死是活

皇帝老子一道圣旨而已。

这一面感慨一面上了马车,他忽然想到,现如今他老妈亲生四个儿子,李弘当着太子,他这个雍王也不用去外地上任,李显这个英王也决不会愿意离开长安,至于李旭轮这个年纪小小的更不可能去安北都护府当什么大都护。长安日子好过,但也仅仅是对某些人而言的!

带着这样的体悟,他回到大明宫蓬莱殿向皇帝老子汇报了经过,并说起了遇到纪王李慎,以及对方的请托。整个过程中间,他就只见自个的老爹一直在那里一言不发,只是用一种奇特地目光在他脸上扫来扫去,仿佛是生平头一次看见他这个儿子似的。

“纪王无罪,之所以罚他不过是因为民间和朝堂常常传颂纪越之名,他不得不跟着吃一点苦头而已。他的忧虑大可不必,等正月之后就让他原地赴任好了!”

李治疲惫地叹了一声,忽然朝李贤招了招手。虽说心中疑惑,但李贤还是上前了几步,在李治面前三步许停了下来。然而,他却没料到老爹忽然轻舒猿臂,竟是一把将他拉了过去,那准确程度非同小可,一点都不像一个只能看见少许物事的半失明人士。

看见那漆黑的瞳仁,他猛地一下子警醒了过来,说话也不禁有些结巴:“父皇……你……你的眼睛……”

“嗯,差不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