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1/4页)

郑太宰见状,忙道:“见皇上满脸忧色,是不是刘贵妃病情还没好转。”

“是啊,庭院里还有贵妃种的芭蕉树呢。难道真像贵妃说的,见不到芭蕉长大了。”宋徽宗悲痛道。

郑居中想起沂州事,便急忙道:“皇上,四个多月之前,沂州,来一个文郎中。据说来自海外仙山,为徐福五百童男之后。到达沂州后,发明了水泥。建了盐场,年产食盐六千万斤。”

“什么,来自海外仙山。”宋徽宗对食盐之事全不感兴趣,感兴趣的只有“海外仙山”四个字。

郑居中一阵冷汗,心想:“这个皇帝还真是道君教主皇帝。”但嘴上却说:“回皇上,据沂州知县汇报,的确来自海外仙山。而且本领超群。据说,上面沂州上贡的宝镜,就是出自此人之手。”

“真是,那太好了,你火速派人去沂州把人给我请来,给贵妃看病。”宋徽宗兴奋道。

“这事自家明日就安排人去沂州。另外,就是食盐的事情,如果食盐如此大规模生产,将会对现有市场造成冲击。”郑居中道。

“这事,明天早朝,再议。你现在就派人去沂州请人。贵妃的病耽误不起。”宋徽宗心急道。

郑居中见状,也只能如此。出宫后,并安排人快马连夜去沂州请人。

次日,早朝。

郑居中把文申的事情,又说了一遍。众人听完,顿时一片议论之声。

“年产六千万,是不是真的?”

“如果是真的,对两淮盐商,冲击不可谓不大。”

……

宋徽宗看着下面大臣就像在菜市场一样,一片“嗡嗡”一声。心烦道:“童太尉,你有什么看法。”

一个面白,下巴稀稀拉拉几十根胡须的六十多岁男子,道:“回皇上,自家只管军事,对生财之事,还是蔡太师更好些。”

“回皇上,如果沂州上报是真的,那只要在其它靠海地方,多修建几个盐场。就可生产上百万万斤食盐。而成本极低,将极大地提高税赋。自家初步计算,一年就可以凭空增加上近千万贯。”一个同样60多岁的男子道。

“听太宰说,建盐场,好像需要水泥。而且水泥现只有沂州有产。”童太尉道。

“听说,只要有配方,水泥生产很是简单。完全可以全国推广,而且此水泥是修房造渠的利器。完全可以从那个文申那里购买配方,全国推广。”蔡太师笑道。

这个蔡太师不是别是真是后世臭名远扬的蔡京。不过,不得不说的是蔡京是王安石变法的坚决拥护者,改革派,对水泥的价值一看就明白。

“朕,昨夜已经安排人去沂州请文申了。用不了几天,应该就会进京。”宋徽宗道。

“听说,文申在沂州正在建一个炼钢厂。据说,一年可产千炼钢万万斤。”

郑居中说完,就想盐掉进了油锅里,瞬时引爆了整个场面。

“什么,万万斤,还千炼钢。”童太尉惊道。接着又道:“皇上,如果此时是真,别说打败西夏,就是收复燕云十六州也不是没可能啊。”

“真的。”宋徽宗站起来道。同时心想:“收复燕云十六州啊,大宋自建国就有的梦想,难道真要在朕的手里实现吗。”

“绝不敢欺皇上,如果千炼钢万万斤,自家们就可以生产大量的铠甲,兵器,还有适用的战车,如此精兵良器。收复燕云还不是手到擒来。”童太尉牛逼道。

宋徽宗听的热血沸腾,两腮发红。也许收复燕云是宋朝每个皇帝的梦想。

……

在满朝大臣在讨论文申的时候,文申则在炼钢厂视察。炼钢厂位于沂州城东,靠近沂河。经过几天的建设,地面已经平整完毕。高炉的地基已经做好。文申根据冈解放意见,都一一转达给众工匠。

文申为了使监控设备运行起来,还特意买了几组电池和小风力发电机和太阳池发电设备。文申来到监控室,把这几天的音像资料拷到光盘了。等回到现代后,发给冈解放看。

为了更好的管理钢厂,文申任命了一个工匠为总负责人。这个工匠叫王铁,三十多岁,干过窑匠和铁匠,也上过几年学,头脑也比较灵活。

“王铁,上次交给你们的新的计数法,都学会了吗。”文申道。

“回先生,此法计数很是简单,学起来也很快,这里的工匠都学会了。”王铁恭敬道。

“好,你们还是按照提供给你们的施工图进行。你们干的不错,今天杀头猪,给大家加加餐。”文申笑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